没有什么书是读不懂的,前提是要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去理解这本书。坊间流传《百年孤独》这本书很难读懂,是因为阅读这本书的人普遍缺乏读书时那种平心静气的状态。这和阅读《红楼梦》是一样的道理,倘若没有足够的耐心,很多人翻看这本书只看到了一半就放下了,自然也就无法卒读,更别说理解作者在书中所传达的深刻含义了。
《百年孤独》这本书,相对于市面上流行的畅销书而言,自然艰深晦涩,意义深远,如果用读畅销书的态度来阅读这本经典之作,又怎么能够读懂呢?
大家之所以觉得《百年孤独》这本书读不懂,原因无外乎三点:
一、《百年孤独》这本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有很多重复的名字出现,人物之间容易混淆,张冠李戴。
从技术上来讲,很容易克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读书的方法罢了。说来简单,只需要画一张人物关系图,书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读书,应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这也是培养读书的心性的方法之一。
《百年孤独》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一百年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家族的第一代人是先祖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家族的第二代人,包括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阿玛兰妲、丽贝卡。
第三代人包括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以及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战争中和他的情妇们生下的十七个私生子、第四代人包括孪生兄弟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以及他们的妹妹雷梅黛丝。第五代人包括何塞·阿尔卡蒂奥、梅梅、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第六代人则是梅梅和工人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最后一代人则是奥雷里亚诺和他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的长有猪尾巴的男孩,被蚂蚁吃掉。
二、马尔克斯在小说的叙述中采用了大量象征、隐喻、意识流等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针对《百年孤独》这本书的叙述方法而言,本书的故事结构和大量隐喻让人难以理解。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小说叙述方法上可谓开创风气之先,书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将现实与虚幻巧妙糅合,展现出一个虚构的真实世界。因此书中叙述的故事,实际上介于现实和虚构之间,让人真假莫辨。
这也是本书受到无数人推崇的原因,本书在小说艺术上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就中国现代作家而言,余华、莫言、马原、格非等人都不同程度上受到马尔克斯创作方法的影响。
本书其实是以奥雷里亚诺上校上校为核心,来表现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来面对先进文明入侵所作出的努力和抗争,以及家族成员之间因为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而不得不面对的孤独。加勒比海岸的小镇马孔多,其实喻示了一个被先进文明抛弃的世界,布恩迪亚家族的人在这个遗留的世界繁衍生息,最终免不了因为闭塞和落后而消亡。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实际上代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他们试图融入外部世界的先进文明,渴望抛下保守落后的本土传统,但是最终所有的努力和挣扎,都像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三十二场战争一样成为徒劳。
三、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来的兴衰,这是小说中所描述的现实,实际上隐喻了拉丁美洲人民遭受西方殖民入侵时期一百年来的历史。因为缺乏对这一时期拉丁美洲历史的了解,人们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难免不知所云。
本书其实是具有自传色彩的一本书,书中的很多场景,来自于马尔克斯童年时期对于故乡的记忆。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殖民入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蚀,在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哥伦比亚,甚至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十九世纪末这七十年间,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先后爆发过几十次内战,导致了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奥雷里亚诺上校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奥雷里亚诺上校一生发动过三十二场起义对抗被西方殖民主义控制的保守派政府,无一成功,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在书中都被马尔克斯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尔克斯创作本书的目的,是呼吁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摆脱孤独的命运。其主要内涵是表现拉丁美洲本土文明遭到西方先进文明的排斥进而带给拉丁美洲人民无尽苦难的抗议和愤懑。
所以,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一定不可忽视书中涉及的历史因素。
综上,为什么《百年孤独》这本书那么难读懂,想必大家明白了吧。因为书中蕴含的信息量太大了,就像《红楼梦》一样,没有读书的耐心,轻易自然是读不懂的。
我是博书君,更多好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
提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记起我这简陋的书架上也静静地躺着一本,而且躺了好多年了。曾经几次拿起,又几次放下,断断续续看个大概吧。好多朋友也都有这么一本,情况也和我类似,很少有人能啃得动。
不管如何,从书的保有率看《百年独孤》确实是文艺青年的必读经典,也被中国许多大作家(余华,莫言,陈忠实等等)奉若神明。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读下去呢?
首先,人物众多,而且名字又长,别说进入剧情,先记住名字都得花费好多气力。我对外国人的名字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记得看《权力的游戏》时,出场一个人物我就用本记上一个,直到看完整整第一季才不需要那张写满外国人名的小本。《百年孤独》比《权力的游戏》何止又大出一个量级。
马尔克斯太喜欢用大长句,开篇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短短一句就包含未来、现在、过去三种时态,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看完这一句就蒙圈了,太烧脑了。
这部小说不论是在写法上还是在故事架构上,跟我看过任何的小说也都不一样,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主角。有点类似于俄罗斯套娃,一环套一环。一个故事结束,另一个故事开启,同时又穿插着一些小故事。每个主角都有栩栩如生的人格,人物和人物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更别提拉丁美洲独有的魔幻现实主义加持在其中了。
从普通读者角度来看,如果实在没兴趣,也没有必要硬啃这样一部巨著。还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种意识流的小说,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一个想法,一个意识,就能写好几页。这种高级别的小说对于想搞创作的作家那确实是汲取营养的源泉,对于纯粹想看故事的朋友意义不大,简单了解些就好。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