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来看西汉“和亲”政策,似乎是一种很屈辱的外交行为,但放在当时而言,却十分的高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
汉朝刚刚建立,刘邦消灭了项羽,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冒顿南下的侵袭,他并没有放在眼中,于是带着大军直接就上了,可遗憾的是,汉军虽强,但他始终以步军为主,机动性不如匈奴骑兵,加上刘邦的轻敌冒进,最后被困白登,不得不采用陈平之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并不能说,这一战的失败,把刘邦吓怂了,而是考虑到现实问题,即匈奴的军队性质,不用依靠后勤补给,以劫掠的方式以战养战,机动性十分之强,而且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攻城略地,想要跟人家正面决战都不可能,十分恶心。
然而对于汉军而言,组织一次战争,物资消耗极大,毕竟汉军不可能跟匈奴一样走到哪里抢到哪里,人家匈奴来如影去如风,在你强势的时候,他选择避而不战,去抢其他地方,等你赶到时,他又换了地方,然后寻找你的破绽,找机会打伏击,防不胜防啊。
自秦末天下大乱以来,中原战乱已久,生产遭受到了极大破坏,所以注定汉军想要完全解决匈奴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于是,刘邦选择了和亲政策。
“和亲”并非简单的嫁给闺女,依靠亲戚关系奢望人家匈奴不来抢你,毕竟匈奴单一的游牧经济很单薄,生活必需品需要从中原获取,而他们获取的方式就一个字“抢”。
“抢”是为了生存,生存的事情是顾不上礼义廉耻,亲戚关系的。所以从刘邦开始,到吕后,文帝、景帝时期,和亲继续,匈奴人抢劫也在继续。
看起来貌似和亲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呀!
其实不然,和亲虽然不能解决匈奴南下劫掠的问题,但是可以为汉朝赢得发展富强的时间。在没有和亲之前,匈奴还是纯粹的匈奴,跟中原没有任何文化往来,但和亲之后,这种局面就开始出现了变化,和亲所带去的除了财务外,还有汉朝的文化,这些东西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部分匈奴人,使得他们或多或少同情甚至仰慕汉朝(仰慕主要是文化方面),而这一部分匈奴人,在匈奴南下时能够相应地使得对汉朝经济破坏减少一些。
同时,汉朝以这种送女人送钱的方式,表明一种对匈奴无可奈何,乃至于给匈奴人营造一种我打不过你,其实我已经臣服的假象,如此一来,匈奴人对于汉朝的警惕性就会降低,何况匈奴并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体制,他们发动战争的模式,属于临时部落集合,目的是抢劫,因为这种组织方式并不怎么牢靠,加上匈奴人口基数少,所以根本不可能发动什么痴心妄想的灭国战争。
如此,匈奴自然不会没事就去抢汉朝,人家都送钱来了,够花的时候就花一下,等花光再去抢,毕竟出去抢也是有风险的。
匈奴人虽然不讲亲戚关系,也不守信用,但是他们想的也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根本不会想到靠着他们的力量,就能去占据中原的花花世界过幸福的日子,毕竟他们是放羊的,失去了流动性,守着再繁荣的城镇,无异于找死。
这就是和亲的好处,麻痹敌人,争取发展时间壮大自己,然后再来收拾这些个强盗。
汉朝的时候,匈奴多次进犯内地,目标是抢掠,从中原农耕地区获取物资,并不是占领部分农耕地区,并且建立起稳固的统治。这也是匈奴能够接受和亲的原因。因为和亲并不只是婚姻,而是包括大量的物资赏赐的,匈奴不缺个把汉族女人,需要的话去抢就够了,但是需要汉朝能够稳定提供的物资。
所以汉朝主动出击,汉高祖亲率大军到边境去和匈奴打仗,目标也仍然是防御性的,也就是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来让匈奴不敢在短期内再主动进攻内地,从而为汉朝初期的恢复和建设来争取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但结果是白登之围,汉高祖率领的汉朝军队被匈奴包围,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汉高祖最后同样原意选择接受和亲,原因也是一样的。既然军事上打不过匈奴,也就没有能力禁止匈奴南下抢掠。与其又要大量死伤普通老百姓,也无法避免物资损失,那就不如由朝廷来提供一些物资给匈奴,但可以避免大量无辜死伤的老百姓。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接触和战争之后,双方都承认了现实,也就是汉朝这时候并没有击败匈奴的能力,所以汉朝选择以和亲的方式来为匈奴稳定的提供一部分物资,以换取恢复和发展所必需的和平外部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