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孔子大圣的诞辰!众所周知,孔子叫做孔丘,是有名有姓的,而孔子的父亲叫做叔梁纥,而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姓;叔梁只是他的字。我们平民百姓要么随父姓要么随母姓,为什么孔子父子俩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孔子为什么会姓孔?
一、孔子的祖先本是姓子,孔最初是孔子的氏,后来才成为姓。
查询孔子的家谱,可以看到孔子的祖先自孔子往上,却是一个姓孔的都没有,可见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那么问题来了,孔子的祖先姓什么?姓子。这又是为何?孔子这支族人自称是殷人,祖先是在殷商时迁徙走的遗民。先秦时,商周两朝人们对于商周两姓,一个化作子姓,一个化作姬姓,而且那时候女子名中带姓,男子不带姓。于是乎,孔子的祖先本是姓子的,但由于不带姓所以名字中不见子姓。
既然孔子的祖先姓子,为什么孔子又姓孔呢?
其实准确来说,孔是孔子的氏,并不是姓。在古时候姓氏是分开讲的,姓是姓,氏是氏。那时男子不带姓,却是称氏的。而孔姓,其实最初是孔子的氏,后来才成为了孔子的姓。
二、孔子的氏号”孔“来源于孔子的先祖孔父嘉的字“孔“,孔子首次将孔氏的“孔”字带进名号,孔子及后人都以氏做姓了。
在查阅文献记载后,见《孔子家语·本姓解》,孔子的先祖弗父何是商朝时君主的后裔,纣王的弟弟被封往宋地成了宋国的君主,孔子的祖先是第二任宋国君主,到了弗父何时,不做君主了,让位给了其他人,但这支仍是皇室成员,后来到了孔父嘉时,已经传了五世了,这之后就不能继续列入皇室,而是要另立一族了,于是孔父嘉的孔字成为了这支族的名号。孔氏的孔,其实就是来源于孔父嘉的字“孔”。
孔氏这支族人虽有孔为氏,但在那时男子名号却是氏、名、字都可以称的,所以诸如孔子的爸爸爷爷太爷爷的名字是叫做如叔梁纥、伯夏木金父、、防叔之类的,都不称氏,所以名字中也不带孔。而正是在孔子这,首次将孔氏这个“孔”字带进名号,自此以后,孔子及后人都是以氏做姓了,如孔子的儿子叫做孔鲤,孙子叫做孔伋,曾孙叫做孔白,后世孔氏这就是等于孔姓一支了。
因为孔子是孔氏一姓的第一人,而且孔子本身的大有作为,于是后世的这支族谱将孔子奉为始祖。有文献记载说孔氏的后人祭祀时,都是立两座庙的,一是为了祭祀弗父何,二是孔子庙,弗父何这支虽不姓孔,后来也成了别姓,但溯其根源却是孔子的先祖,也是孔氏这支的先祖,而祭祀孔子,自然是因为孔子首立孔氏为姓,是孔氏的祖先。
孔子与其父名称之别,竟有如此纠缠之深的缘由,圣人真是复杂呀!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孔子他爹确实是叔梁纥,但叔梁纥可不姓叔,就好比老子不姓老,叔梁纥在这里,其实只是一个简称。就好比俄罗斯人的名字很长,普京的全名加起来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但一般情况下,咱就说最后俩字。按照俄罗斯人那种表达方式的话,其实叔梁纥的全名是子·孔·纥·叔梁。
其中,子是叔梁纥的姓,正是这样一个姓氏,代表他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后裔,但姓只由女性使用,所以叔梁纥不会自报家门,说自个是子叔梁或子纥,而是用这个家族的氏,即孔。
春秋时期,“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男人主要考虑的是做官,女人主要考虑的是嫁给谁当老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女人用姓,男人用氏。
那么,孔子这一门是在什么时候用“孔”这个氏的呢?那得追溯到孔子的老祖宗孔父嘉,孔父嘉的老爹和爷爷是宋国的皇亲国戚,当时称为“公室“,可是到了孔父嘉这一代,家族与皇族的血缘,就出了”五服“。所谓“亲不过五服”,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这就是五服。再往下就没啥关系了,你不能用你先人的氏了,咋办呢?就得新起一个。
那么,新人姓啥呢?一般有这么几条路子,一是用老爹的官职,譬如孔父嘉当时官至大司马,就可以因此采用司马这个姓氏;二是从老爹名号里选一个字,你喜欢哪个字,就选哪个。
结果是,后人选了孔父嘉的孔字来做姓氏。
所以,到叔梁纥这一代,如按照后来姓氏+名字的叫法,他应该是孔纥或孔叔梁。如果他变性成了女人,就是子纥。
关键在于,春秋初期又流行一种名、字相合在一起的称呼方法,譬如鲁国的叔牙和季友,就是叔梁纥的雷同格式。而上层贵族这么叫,中下层士大夫更是仿效流行。
但问题是,这样只能在小范围内搞搞还行,如果全世界都这么干,那大家的称呼便剩下了公、仲、叔、季几种模式,重复率也太高了。
所以到孔子那个时代,就不再流行排行+名字组合的叫法。孔子姓啥?孔。名啥?丘,那他自己就得自称孔丘。至于关系较为密切且平等的朋友,则叫他仲尼(字)。他的学生,则叫他孔子(孔老师,子是尊称)。
再往后,春秋末期到战国乱世,整日你杀我、我杀你,这种礼仪,其实就越来越弱化了。所以孔子的儿子,就叫孔鲤,字伯鱼;孔子的孙子,就叫孔伋,字子思。
这种“姓+名+字“的用法,就比以往那一套简单太多,所以你看汉末三国那会几乎人人都是这样,关羽字云长,赵云字子龙,诸葛亮字孔明。可到了五胡乱华那个时代,汉人连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姓+名+字“,于是再简单一些,把字也给省略。到了唐朝,就连贵族皇室,也懒得起字。
所以你看唐高祖李渊,他还有个字,叫叔德。可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叫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哪里还有什么名与字的区分。虽然此后一度又有回潮,譬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就有个字为善,可是到李治的儿子李旦那阶段,又没有字了。此后到李隆基,也是名字合一。
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姓+名+字“的惯例还是有,譬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一直到宋代,包公还是这样:包拯,字希仁。甚至再来几波,女真人、蒙古人、八旗、西洋、东洋,五次大规模打击之后,汉人依旧有名又有字:明朝皇帝朱元璋,搞了个字叫国瑞,军师刘基,字伯温。明末袁崇焕,字元素;吴三桂,字长伯。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军,他还有个字叫伯涵;李鸿章有个字叫少荃。蒋中正字介石,毛泽东字润之。
大体到了20世纪中叶,“姓+名+字“的惯例终于被吹垮,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的字是建丰,可到了孙子蒋孝文、蒋孝武这里,哪里还有什么字。大陆这边,毛泽东之子毛岸英其实名为毛远仁,岸英是他的字,可是到第三代,毛新宇同样就不再有字。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