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腊月二十几到正月初六、七农村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热闹的几天。不管是白领阶层,还是脏苦累活的农民工,只要农村有亲人,不管天涯海角,携儿带女,都要回到农村和亲人们团聚。农村顿时有了过年的味儿,留守村里的孤独老人们,喜笑颜开,得到了暂时的温暖与关怀,孩子们活奔乱跳,嬉耍打闹。一年没有见面,互致问候,天南海北聊天闲谝。农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热闹的气氛。
好景不长,正月初六七刚过,村口见到的是父老乡亲依依不舍,离别的叮咛。不知是喜,是痛,只看到亲人们眼中噙满了泪水。轿车满载而去,只留下了亲人们的招手,一道道车痕碾压着亲人们的离别之痛与无奈。农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变的冷冷清清。坐在矮墙门槛上的老人们又托着腮帮子,不知他们心里想什么,只能翻着日历等啊盼啊大年初一的到来。
农村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的土地养活不了农民们,其实农民们也不想背井离乡,携家带口去城市打工。种地只能解决温饱,国家也鼓励农民到城市追梦,实现梦想,过上更好的生活。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全是花甲古稀之年人。根本看不的年轻人。以我们一个自然村为例,总人口240多人,常住村里的不足50人,4/5人口在外打工上学,村里能不冷冷清清吗?村里没有一所幼儿圆学校,医疗卫生差,种地只能解决温饱,农村的青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选择在城镇以上城市生活。这个现象只要国家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农村冷冷清清,后继乏人的现象在一个时期内不会改变。
农村人口要回归到以前的水平,变冷清为热闹,在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大政策背景下,也是不可能的。。但要留住一部分对农村有情怀,有知识,懂农业的人,让他们在农村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就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大搞振兴乡村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人人羨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只有这样,农村才大有希望。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涌进城市去工作。只有春节,那几天才会回到家乡,以自己的父母,老人们团聚。每到年初五六。城市的工厂一旦开工,又有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回到城市去上班。所以造成春节后老人说的孤孤单单,确实是这个现象。而且这个现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不会改变。
由于生活成本的提高,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把自己的父母老人和孩子带进城里带在身边。因而就成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儿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国家必须重视乡村的发展,把城市的资本转向农村,开发农村,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可以在家乡自己寻求自己想做的职业。这样对改变农村春节过后空空荡荡的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春节过后,农村又变的冷冷清清,这种现象不是一年两年才有的,究其原因,还得慢慢剖析。
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建设,好多人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分得了自己的一杯羹,唯独种地的农民,收入一直上不去,面对当今一个很物质的社会,农村的青壮劳力,果断远离家门,奔赴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干的好,一年多挣个三五万元不成问题,这比种地要强多了,由此就产生了农村的留守人员大多为老弱病残,农民工,空巢老人,就随之产生,这是中国当今农村的一个特色现象。
身在他乡挣钱的农民工们,无论你是做生意的小老板,还是工地垒砖的建筑工,人人心中有个根,根就是家,所以,每到过年,返乡的农民工潮又是中国一大特色,短短十来天,产生好几亿人次的客流量,这种现象,外国人是永远理解不了的。
过年,也叫春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图的就是阖家团圆,好菜好酒,爆竹烟花,怎么喜庆怎么来。当正月初五过完,法定假日也随之休完,农民工虽然不受法定假日限制,但你捧人家碗,就得受人家管,东家开工了,你就得打起背包又出发,于是强迫着农村的年味快速散去,这就出现了老人们所报怨的,春节后农村又变的冷冷清清了,可老人们心中能不理解吗?只因为一年中全家相聚的日子太短了,老人们一时心中有点失落,这是难免的……
过完春节,农村就返回冷清现象,以目前农村发展趋势来看,估计还得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如果有朝一日,农村的田地转给少部人经营,农民工在外面多年的打工,集累了一定的资金,学会各行各业的技术,自己可以回家创业,形成产业链,那时的农村肯定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农村,其实这种现象,紧靠发达城市的效区农村,已得到体现,这当然是本人一面所想。本人祝愿,中国的所有农村,早日实现在家创业的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