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官场小说《沧浪之水》里的主人公池大为,论背景也是个普通人,他是怎么做到从一个小科员混到省厅一把手的呢?
一、和单位一把手搞好关系。
一把手决定了单位里90%以上的晋升机会,得到一把手的赏识,起码到单位中层的路都会非常顺。那么怎么和一把手搞好关系呢?遇到在一把手面前露脸的机会,千万不要放过,精心准备,一鸣惊人。有机会多找一把手汇报工作,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利用价值。
二、业务能力要强。
业务能力是职场中的立身之本,虽然不是升职最重要的一方面,但没有也是不行的。
三、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
体制内可千万不要太实诚,把自己的所有情况都告诉同事们,同事们有人嘴不严,有人口蜜腹剑,太实诚的话,可能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四、多去领导家里走动。
单位里的关系好,不算真的好,能够帮领导办私事,说明领导才是真的认可你。
五、关键时刻帮得上领导。
在需要站队的时候,领导有事只能你帮忙的时候,这就是最关键的时候,好好表现,不掉链子,晋升之路就稳了。
孔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深入研究,就觉得不同。这节所记载的,是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尤其对这三种人,他是特别严肃的。“冕衣裳”,“冕”是头上戴的帽子,古代代表执政的人,所谓贵人,掌政权的。古代中国的衣服是上下装,“衣”是上装,“裳”是下装,像裙子一样,男女都是穿裙子一样的下装,后世才演变为裤子。我们所看到的古代衣冠,如孔子的塑像,长袍只到膝下,再下还有一截露出来的就是裳。“冕衣裳”就是官方的礼服,代表贵官执政的人。“瞽者”是瞎子。孔子看到这三种人,“虽少必作”。这个“少”字就是年轻。过去讲儒家思想的人,说这个“少”是印错了,应该是“坐”,孔子虽然坐在那里,也必定要站起来。这本朱熹注的四书上也有这样的解释,说孔子如果看见这三种人,即使坐在那里,也要很严肃地站起来。其实并不需要改这个字,少就是少,意思是说孔子看见这三种人,不问他年龄的大小,他必“作”。“作”就是变了脸色,也就是态度严肃起来。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
字面是这样解释的,深一层看他的意义,为什么孔子看到这三种人神态都会变,而且还特别记载下来,指出这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呢?仔细研究,与心理的观念、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关。现代有一门新的学问,所谓“行为科学”,或者叫做“行为心理学”,如果以这一种新的科学观点,来分析一个人的个性,和他作人做事的思想才具都有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