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价值?一般来讲,价值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正面意义和有用性,是能够公正且适当反映商品、服务或金钱等值的总额。
这说明,价值是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的衡量尺度。比如一块金子,因为它可以用来置换其它等价物品,所以我们说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等于它所置换的商量总额。
所谓个人价值,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生产力。工程师们生产物质产品、学者生产技术进步、娼妓生产性满足、演员作家生产文化产品,他们都是有价值的。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本身也长期作为商品存在。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有价值的,因为作为生产资料,奴隶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创造相当价值的产品,满足主人的需求。而在封建社会中,因为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长期租约存在,佃农长期被土地束缚,他们的价值也是受到他们劳动能力的影响。
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人难道就没有价值吗?不是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既然人与人之间都变成了金钱关系,那么,用衡量金钱的「价值」来衡量「感情」,就成为了现代人心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再回到问题,其实现在已经被简化了,即:「在婚姻关系中,女性的资本投入和感情产出是否成反比?」
这是在以消费来衡量产出,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能够跟「产出」挂钩的,只有「生产能力」,也就是「资本」。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也只能是他/她能否给人提供广义消费品的能力,我们不妨称之为「魅力资本」。
围绕广义消费本身,这种「魅力资本」就好理解了。比如:
在其它资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越漂亮(即性资源)的人(男或女),提供的魅力资本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在其它资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越能赚钱(即金钱资源)的人(男或女),提供的魅力资本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在其它资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越能使人快乐(即娱乐资源)的人(男或女),提供的魅力资本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你看,在把人当商品之後,这些关系都变得明晰起来。但这些魅力资本,一定不包括「消费能力」。因为消费能力并不能替代生产能力,本身也不能增殖魅力资本。
想要提高在男人心目中的价值,就是把自己当商品了。想要一件商品在男人心目中更有价值,就请想方设法提高其魅力价值吧。不要再去执著于是不是让男人花了多少钱,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付出的经济越多娶到的女人,在男人心目里越没有价值?
1
小一是相亲遇到老公的,彼此都觉得适合。但是商量着要结婚,需要有房有车,还需要公公婆婆能带孩子。小一按照当地风俗,从见面到结婚,所有的礼式都要一样不落。
小一父母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说不按最好,不按最低,中不溜就可以了。
见面2000块,订婚36000块,送好儿20000块,结婚26000块,婚宴男方办,房子买在了市里,外加一辆10万左右的车。反正娶个媳妇花了不少钱。
婚后,小日子过得蜜里调油,羡煞旁人。老公宠爱,婆婆公公也不敢乱指点。两小口闹别扭,公婆劝儿子:花了那么多少娶的媳妇,你好好对人家,可不敢让人家跑了。我们可再也折腾不起来了。现在娶个媳妇,不容易,咱家老底都掏光了啊。
2
小二是自由恋爱,老公家里破家烂院,家里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小弟弟。小二就谈了三年恋爱,定了日子结婚。家里人不同意,劝小二起码得做做样子,多少拿点,要不让婆家以后不尊重。该走的程序大致走一遍,也可以。
小二说没事,老公对她好就可以了,她是和男人过日子又不是和他家人过日子,只要两人相爱,什么都会有的。
没有婚纱照,要彩礼没有,要房子也没有,就买了一对银戒指,在随便收拾一下的家里结婚了。婚前老公觉得小二通情达理,不是拜金金女人,对她挺好。公公婆婆也是逢人就说儿子好福气,不用花钱就娶了一个好媳妇。
可是婚后只要两个人一吵架,老公就让小二滚蛋。更可恨的是公婆,有一次当着她老公的面骂:你个母老虎,赶紧给我儿子离婚,我儿子还能娶个更好的。饭不会做,天天就知道花钱,懒得要死,你真是有人生没人养的野人。
小二一听急眼了,骂我可以还敢骂我父母,上去扇了婆婆一个耳光。这下小二老公和公公婆婆不干了,三个人合起伙来把小二打的鼻青脸肿。最后小二还是和老公离婚了,到现在还独身一人。
3
我们听到过最经常描述男女关系的一句话就是:越容易得到的越不懂得珍惜,往往付出最多的得到的最珍惜,最珍贵。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值相同的价值去付出,得到的人也觉得最有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