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请!
如果说吴三桂是我国史上第一叛贼、第一汉奸,似乎没多少人会反对吧。众所周知,正是因为他当初引满清入关,才让汉人遭受了灭顶之灾。
至于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相信多数数人也者知道,那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当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大明朝也已宣告灭亡。作为明朝旧臣,负隅顽抗当然也有之。不过,李自成已经暗中与吴三桂谈判成功,让其归顺投降。
然而事情发生了意外,吴三桂的家人被义军杀了,财产也被夺去了,最要命的是,爱妾也被抢去了。于是他一气之下,便开放山海关引狼入室,让满清来替他报仇。
不过,关于他是否投降满清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当时他只是借兵,并未投降。这一点,站在明朝臣子的角度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是,一旦满清入了关,形势就不由他说了算了。
无奈之下他只得投靠了满清。不管他有没有苦衷,反正他成为了大汉奸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他为了表忠心,变本加厉地对汉人以及大明残余势力进行剿杀,可谓是比满人还要更加满人。
满清朝廷为了赏赐他,封其为平西王,把云南大块土地也给了他。表现上看来,他这样当个土皇帝似乎也不错。但是后来朝廷的态度有了改变,准备削藩。
本来他在云南一手遮天,就像个小朝廷一样。如今要削藩,这便是跟要抄他的家差不多。于是乎,他便跟几个汉人旧臣一起联合谋反,建立大周,打出的旗号还有些讽刺,叫“反清复明”。
事实上,以当时双方的实力,他是完全足于跟清政府分庭抗礼的。他一路攻伐,后来的地盘已经与清朝不相上下了。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就像一座大房转眼就倒塌倾覆,非常的突然。
吴三桂最终为什么失败?其实这未必是满清有多厉害。相反,这原因还在于他内部。
首先第一条,在年龄上他便不占优势。当时的康熙正值壮年,而他吴三桂却已垂垂老去。说说雄心壮志恐怕真的有些勉强,他的造反多半只是被逼出来的而已。
也正因为他自己也知道时日无多,所以用起兵来只会急功近利,根本就不会作长远谋划。即使那样,他也没能熬太久,造反造到一半就死了。
除了年龄外,他的口号却是一个更大的原因。他说是要“反清复明”,这对他自己是莫大的讽刺——明朝不就是葬送在你手里的吗?
天下人都可以打这个旗号,唯独你吴三桂不行。于是,他的造反从一开始便失去了民心。民心已失,想要造反成功那就更加难了。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
吴三桂降清的原因,当然不可能是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只是野史津津乐道的观点。他降清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实行的“追赃助饷”政策,严重打击官绅阶层,关宁集团的利益在李自成那里完全得不到保证。
所以,本来已经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在从山海关到北京归降的半道上返回,杀回山海关,既然跟李自成谈不拢,那吴三桂除了降清,别无他途,不然就只有等着被李自成消灭。他的选择,也是集团整体利益的选择,是时代所必然。
吴三桂为什么反清
吴三桂反清,同样也是利益使然。吴三桂降清后,成为清军的先锋,为清朝一统天下立下大功,被封为平西王,坐镇云贵。经过苦心经验,云南事实上已成为吴三桂的天下,连清廷任命的云贵督抚都受他节制,他还可以自由除授属下文武,不用经过吏部和兵部的批准,号称“西选”,当时有“西选之官遍天下”之说,云南民间还有谚语“滇中有三好,吴三桂好为人主,士大夫好为人奴,胡国柱好为人师。”
除了结交清朝官员,吴三桂还与清室联姻,他儿子吴应熊娶了公主,成为额驸。于是,吴三桂自以为根深蒂固,朝廷不可能从他手中夺去云贵。
偏偏事与愿违,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早已有心削藩的康熙借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的机会,下令三藩同撤,都撤还山海关外。
吴三桂此时已六十二岁,自从三十二岁降清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他本想效仿明朝沐氏,子子孙孙镇守云南,永享富贵,由此不惜甘做带路党和汉奸,背上千秋骂名。谁知到头来竟是一场空,数十年血战争得的荣誉和利益即将化为乌有,心里当然愤怒。
事实上,同吴三桂降清时一样,他代表的也是整个集团的利益。吴三桂的亲属和属下跟随吴三桂转战数十年,从辽东到云南,四海为家,直到康熙元年才算安定下来,刚刚广置田产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
削藩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仕途的终结,还要被迁到荒凉的关外,虽不至于一贫如洗,但与南方富足的生活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包括吴三桂的侄儿吴应期,女婿胡国柱、夏相国、郭壮图等人在内的手下纷纷进言,要求吴三桂举兵,这也与吴三桂本人的利益不谋而合。
吴周政权为什么灭亡
吴三桂起兵后,联络四方,一度天下震动。吴三桂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尚之信叛于广东,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
但就和南明也曾有几次形势大好的机会,最终还是被消灭一样。吴三桂本人的威望不足以领导天下,多股叛军间彼此互不配合,甚至还为了争夺利益自相攻击,给了清廷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吴三桂起兵时,也没有指望能灭亡清朝,只是希望能与清朝划江而治,有一块自己的独立领地,他就心满意足。这样的心态下,导致吴军抵达湖北境内长江南岸的松滋后,按兵不动,手下提出众多进军方案,他都置若罔闻,在松滋驻扎了三个月之久,错过了渡江长驱直入的大好机会,这是个致命的战略错误。
吴三桂的短视,给了康熙调兵遣将的时间,清军逐步削平了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等几股力量,得以抽调兵力全力对付吴三桂,吴军的处境变得艰难。
吴三桂失去雄心大志的原因之一是他已老迈,熬到康熙十七年,68岁的吴三桂终于病死,群龙无首的吴军更加失去了进取心,即使这样,清军还是又花了三年的时间才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所以,吴三桂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人心不齐,目标不同意,兼之缺乏强有力的领袖,吴三桂不足以担此大任,与清政府完善的组织架构相比,诸路反军之间谁也不服谁,无法统一调度,是军事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