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是街亭是扼守天水至长安的门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此兵家重地,诸葛亮当时为何没有派军中的宿将,赵云,魏延,吴懿、马岱等人去驻守呢?却让从来没有独自统军经验的马谡去守街亭?
我猜想原因如下:
第一,马谡是极为优秀的参谋人才。马谡向诸葛亮献过两次载入史册的经典谋略。一是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曾向诸葛亮的建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定攻心之计,亮深然之。——《三国志·蜀志·马谡传》由此引发七擒孟获,传为美谈。
二是马谡曾经向诸葛亮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魏明帝曹睿和司马懿的关系,导致司马懿被撵回家呆了段时间。——《三国志》所以诸葛亮认为马谡是有军事才能的。
第二,马谡的哥哥是马良。荆州曾流传一句民谣,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便是马良。史书记载,马良是当世名士,一时之选,深受刘备器重。三国志多处记载,同时荆州俊杰都马良与诸葛亮以兄弟相称,关系非同一般。马氏兄弟对诸葛亮,对刘备又忠心耿耿。马良,随刘备征伐吴国,死于蛮族之手。马谡,是烈士的同胞弟弟。所以,马谡有关系。
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蜀平,为左将军掾。及称尊号,为侍中,从征吴,遇害。——《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第三,诸葛亮把马谡当接班人培养。诸葛亮已经老了。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8岁,两鬓斑白,青春已逝。他考虑自己的接班人了。在政治上的接班人毫无疑问是蒋琬、费祎、杨仪等。至于军事上的接班人?从诸葛亮掌军权以来,南征北战,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可以看出马谡被诸葛亮当成军事上的接班人来培养。至少是重点考察对象。马谡守街亭之前,智勇双全、忠义无双的姜维还没有投降诸葛亮。
第四,马谡和诸葛亮私人关系非好。俩人在一起,能从白天侃到黑夜。这是真正的彻夜长谈。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蜀志·马谡传》官场上,两个人既是上下级关系;私交上,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年龄上,是兄弟关系;情感上,是父子关系。诸葛亮也是人,遇到重要的事情,不用自己人,难道用外人吗?
第五,马谡是荆州派杰出青年。蜀汉集团政治集团的人物可分为三大派系,第一个是荆州派,一个是益州派,还有一个是东洲派。东州派是以法证,孟达等为代表。益州派是谯周,吴懿,严颜等当地土著。政治一定是分帮派的。而诸葛亮恰恰是荆州派的领袖。如果换作是我们也会优先提拔自己派系的人。
第六,诸葛亮从马谡身上看到了青年时的自己。青年时期的马谡,才华横溢,性格机敏,能文善武。博览群书,出生名门。简直就是弱化版的诸葛亮。人总是喜欢和自己一样的人。何止是诸葛亮,刘备也是如此。刘备早年丧父,他提拔中的诸葛亮是早年丧父,诸葛亮提拔重用的姜维同样也是早年丧父。包括蜀汉另一位重要人物,诸葛瞻,也是早年丧父。另外,马谡也是早年丧父。所以蜀汉集团简直是早年丧父俱乐部。
第七,三国时有书生领军的传统。三国时的读书人讲究出将入相,外则为将,内则为相。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之一的卢植,也就是刘备的老师,是一位老儒生。在前几年,著名书生陆逊曾在夷陵,一把大火烧了刘备,数万大军。三足鼎立,正式形成。他和马谡一样,是年轻的书生。魏国的田豫,田畴等,包括后期的灭吴名将杜预也是书生领军。诸葛亮也一样。也许,诸葛亮也期待马谡能成为第二个陆逊。
第八,马谡之外,没有合适的人选。老将赵云,年事已高。魏延,吴懿这种大将留着攻城略地。王平,张翼,马岱等人,当时并非诸葛亮的心腹。其余诸将,能力平平。
第九,诸葛亮认为街亭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他的战略是派一支兵马阻挡街亭可能来的魏军,从容收复三郡。注意是可能。那就是有1/2的概率。如果运气好,说不定魏军来不及反应,他就已经拿下了三郡。即使魏军来了,只要防守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战胜他们。所以,守街亭都战略需要,只是争取时间而已。所以他潜意识认为,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守街亭还是比较安全的。
第十,马谡渴望立功,主动请战。因为马谡知道是一个文官,没有战绩,很难服众。军中重视强者。若想赢得将士们的尊重,只有率领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雄心勃勃的马谡,渴望建功立业。他认为街亭是他一个重要的机会。所以他在诸葛亮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守不住街亭,愿意全家被斩。也就是说,他即使赌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也要得到这次机会。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要让马谡守街亭最后一个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