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扼细致的说明,他说: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之别。‘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名句,内中既含藏有我之境,又含藏无我之境。(王国维)认为都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了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那么什么是“有我之境”呢?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也就是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作者在创作中更贪图移情入景,景物非完全客观的景物所呈现,而是带有作者(自身)的浓厚色彩。
而“无我之境”是指作家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将自己的情感意趣隐藏起来,物与我似乎合而为一,使人看不出作家主观的感情色彩,达到一种“以物观物”,即前一物为作家,包含审美静观中的主体,因他心如平镜、静如止水,故称“物”,后一个“物”才是观至的对象,以达审美静观的客体。…❤️…
说白了就是“有我之境”是一种基调,内蕴着自然朴素之美,但跨过去或才可获得更为丰盈、神韵的人性之美!也则是所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前句为有我之境,后句为无我之境。(陶渊明)眼见菊花,鼻嗅花香,不卑不亢,神情自如,此为人生“优哉游哉”悠闲的大境界。但悠然之间,抬眼见南山,似乎人就是这自然景物散发出来的气质,毋庸浓墨添彩。又仿佛一个人高兴便要狂欢乱叫,悲伤便要悲哀号啕,因为早已迈入了物我两忘。而当人的心智也只有达到此般谙达,才能愔愔之中将“有我”与“无我”二境深厉浅揭,并融会贯通。…?…
见微知著,余想试笔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贸然析述苏轼《赤壁怀古》其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
按诗的文体与文理,似乎应将这句词改成诗的格式应是:“大江东去人也逝,千古风流浪淘尽”!(尚不包括气象与境界)
虽说是将其改成了古诗的形式,亦隶属豪放之言,但终究比起原词来说,诗的形式虽减少了停顿,却也少了一些难得的婉转,读起来乍觉呆板,又无情致。…?…
“大江东去”之后的戛然而止,似一览尽山高水阔之悲壮,感叹沥延;虽满目酸辛,然满脸却是从容、沉毅的。况仅此一停顿,较易构成作者及读者心理上的至此茫茫,百感交集。…?…
“浪淘尽”的停留又象征着什么呢?又好似是心情经抑郁之后的一种敞开袒露,一根紧绷的弦,有逐渐舒缓、松驰之趋势。
“千古风流人物”可谓是“别具匠心”之句,颇为遽然,却又是最后的爆发,乃是前面二句积累而成的一种内蕴的倾吐。所谓“风流人物”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的英雄人物。此三句的词意概为,作者望眼长江,缅怀史事,豪情激荡,意气开张。一声高唱后,将笔落于实处。…?…
那么,这三句苏轼《赤壁怀古》中的词文同题目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又如何去划分呢?很简单,“大江东去”及“浪淘尽”该判为“有我之境”的范围,主要因为作者的视线接触一直停顿在外部的环境氛围中,没有涉及到意义领域。而“千古风流人物”则已劈斩视野,轻漫于心仪中的念想范畴,开始追慕往昔岁月里的亮丽之辉绩!这便是“无我之境”最为典范的“惯例”!…?…
无独有偶,北宋秦观《踏莎行》中的最后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也曾被其师友苏轼深堪豪叹,百般欣赏有加!先作个交代,此二句前一句该为“有我之境”,后一句便是“无我之境”,但又渗透着暗箱之中互动。
少游将自身生平之怨恨,比喻重重叠叠的郴山,且侥幸自己又如那曲折缠绵的郴江,江水的激流日夜奔涌在环绕郴山的峭壁与岸边…。表面上秦观似是流露出了对自己被贬谪的不满,但实质是又显含着人生的无常,恍如人生充满了诸多变数。郴江本是情愿绕着郴山流淌的,可又怎么改变了初衷,为什么要流下潇湘而去呢?如此步步紧逼地追索,兴许自己的内心是晓得答案的,但又仿佛是明知故犯,又竭力躲避着不想去面对,表面上却又惦记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味浅淡的抵触情绪,可阅读起来又是那么敞亮、遣闷,猜当时或也只有苏轼才能了解秦观之心,他曾自书于扇(面)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我又想到曹雪芹写的一部《红楼梦》里,从文字上肯定藏匿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不说从偈的内容去看,所谓“无才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发自肺腑的愤慨之言;也不说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且述全书中那个刘姥姥曾经一进、二进、三进(分三次)踏进荣府,三次又梯次隐指了贾家的“由盛渐衰”。并且但凡刘姥姥在贾府的举止言行,均属于“俗不可耐”的“反面教员”式的“蠢货”,府内老小一总贵格之人皆视其为嗤之以鼻的“玩物”而已。其实若从哲学的社会角度去剖析,刘姥姥亦权算是一个众多“有我之境”中的“无我之境”吧?!又幸亏<“留余庆”>曲中的“忽遇恩人”,让“恩人”刘姥姥最终在“大厦将倾”之际搭救了贾巧姐。可谓之“世事无常,天道循环”也!…?…
最后,将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创作的《谈美》一书,抽该书中的一个小段作结吧!
“……一首诗的生命魅力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靠读者的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切艺术作品均是如此,没有创造就谈不上有欣赏!…?…
我想,朱光潜先生的这段良言也同样具备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存在与互动,他希望读者能最大限度地理解诗文的寓意与意境。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怡情养性,开发性灵,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韵致乃至品位!!…?…?…?…?…?…?…?…≤“谢谢”≥
[作揖]
我非常喜欢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好似一幅雍容华美的唐代仕女图。词中的女性,服饰华贵、容颜娇美、体态娇柔。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的是梳妆时的娇慵:晨间闺中待起,小山眉蹙,饰金或明或暗;鬓发如云,香腮将掩未掩;画眉弄妆、梳洗打扮,慵懒迟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的是妆成后的娇美:簪花插上鬓沿,照着前镜后镜子前看看后看看,那花儿与容颜交相辉映;新穿上的丝绸短袄,绣着一对金鹧鸪。
词中一“懒”一“迟”,多少心思,多少情怀,尽在其中,堪称词眼。
全词雍容绮绣,委婉含蓄,词工韵美,非常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寂寞空虚的无尽闺思。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