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灵魂是什么?
笔者认为,中医的灵魂,只能用“元气充盛,阴阳平衡”这8个字才能对其高度概括,这八个字才是中医的灵魂。
一、元气充盛的重大意义
首先谈一下“元气充盛”。简言之,元气充盛,人体则健康无病;元气不足,人体则体弱多病。
那么,什么是人体的元气呢?
王锡民先生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中,花费了10多万字,首次从中医元气概念的由来、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元气概念的真实含义进行了全面论证。摘录如下:
《难经·十四难》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语译如下:人有尺脉,如同树之有根,树的枝叶虽然干枯了,但只要有树根存在,就会重新生出新芽。尺脉有根,就说明病人还有元气,所以知道是不会死的。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尺脉还有波动,就证明根基尚在,说明人体的元气还足以能够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就可断定病人不会死亡。此处重点强调人体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元气是决定人生与死的关键因素,察尺脉可知元气之有无。
清代医学家王三尊在《医权初编》中说:“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医者可不审人之元气盛衰以为治哉!” 意思是说:人的生或死,全依赖于元气的变化。元气聚人体则有生命,元气盛人体则健康,元气衰人体则虚弱,元气散生命则死亡。作为一个医生,可以不审视人的元气盛衰去治病吗!这段话言简意赅,明确指出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元气盛则健康,元气衰则患病,元气散则死亡。
王锡民先生论证后指出:中医所说的“元气”,实质是指“人体整体功能之气”,或简称为“人体生命活力”。然后,他又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他认为“人体元气”,即“人体整体功能之气”,从本质上讲,实则是“人体一身所有器官组织细胞的总体功能”,也可简称为“人体整体生命活力”。元气就是人体整体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如果元气充盛全身,人体则健康无病;如果元气衰弱不足,人体则体弱多病;如果当元气衰弱到生与死之间的临界值是,死亡的发生就不可避免。由此可知,元气充盛的重大意义所在。
据此可知,若能保持元气充盛,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养生延年的头等大事;如果元气不足,就会出现疾病,这时就要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待元气恢复充足,疾病就自然会消失。
结论:元气充盛是人体健康之本,元气衰弱是疾病发生的根源。
二、“阴阳平衡”的重大意义
那么,什么是人体的“阴阳平衡”呢?王锡民先生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中,同样花费10多万字首次从中医阴阳概念的真实含义、由来、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阴阳平衡”原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论证。摘录如下:
1.阴阳是人体生命之本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2.阴阳平衡决定人体的健康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者,不病也。”平人,是指没病的健康人。《素问•调经论》曰:“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意思是说,身体阴阳平衡,九候脉象也正常,就是健康人。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为之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注:“和”,是指阴阳平衡协调的意思。
3.阴阳失调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盛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盛则寒。”意思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保持相对的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出现某一方的偏盛偏衰,就是疾病。若阴气偏胜则伤阳导致阳病,若阳气胜则伤阴导致阴盛。阳气偏盛则为热,阴气偏胜则为寒。
4.保持阴阳平衡是养生防病之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又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则为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顺从阴阳之道则生存,违背阴阳之道则死亡;顺从它就能治理好,违背它就会发生混乱。如果把顺从与违逆弄反了,就会使人体内之气与外界之气互相格拒而不能相适应了。所以,通晓事理的人不会等到有了病再去治疗,而是在未病之先就要先去治理,加以预防,以防患于未然;这和治理国家一样,不要等出现混乱之后再治理,而是在未发生混乱之前就去治理,从而防止混乱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假如病已形成然后再去吃药,发生混乱之后再去治理,就如同口渴了再去挖井,战斗已经打响再去铸造武器,不就晚了吗!
5.诊察阴阳变化可诊断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说,擅长诊病者,通过观察面色和按脉,先判别出疾病的阴阳属性。
6.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大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意思是说,严谨地诊察出阴阳偏盛偏衰之处而进行调理,以达到阴阳平衡为目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医治病的总原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神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这两段经文说的也很清楚。中医治病,包括针刺治病,都在于调理阴阳之气使二者平衡。
最后,王锡民先生在《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一书中,又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揭开了这个“阴阳、阴阳平衡原理”这一千古之谜。
结论:阴阳平衡是人体生命之本,是中医养生防病和治病的根本大法。阴阳平衡则健康无病,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综上全文所述,中医的灵魂只有用“元气充盛,阴阳平衡”这8个字才能高度概括。包括未病时的养生防病、已患轻病早期(亚健康)的“治疗未病”,以及患病之后的“辨证辨病施治”,始终都是围绕着“元气充盛,阴阳平衡”这八个字而进行的。如果离开了这八个字,中医就失去了无病养生防病和有病治病的具体方向。
说实话,医者,首先就是治病救命的。望闻问切,阴阳五行求证法的准确性,能治多数人无法说明的病症,即所谓的,无病之病。这些才是中医早期真正的灵魂!至于说德,道,品行,那是后来给加上去,即所谓的道德绑架而已。道德品行,那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是光中医者才能有的。真懂中医者望闻问切是根本,望,即是看人的肤色,观察人的动能。闻,就是听其声音的因病引起的强弱变化程度来判断病情的轻重。问,就是问病人,在病情发生前,吃过什么食物,做过什么样的事,发生过什么事故等,来研判是什么原因引起发生的病情。切,就是用号脉的方法认真的分析判断病情,病因的根源,结果,懂的阴阳,才能够知道他这病的治法快,好。懂得五行求证才能知道病源的发生点在哪里。我认为这就是用中医治病不留后遗症的灵魂所在。其余就是假扯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