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李自成是否与崇祯议和过,有没有招安的可能?第二,如果李自成被招安,能否打得过清朝?其实野史当中叙述道,就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思宗于煤山自尽的前一天,李自成派太监杜勋上城与崇祯和谈,而且议和的内容让人匪夷所思。势如破竹,占据优势的李自成居然“怂”了,决定放过崇祯,想在明朝体制下混个王爷当,还想帮崇祯消灭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和北上辽、沈攻打清军。
《怀陵流寇始终录》:内侍微言之,上召入,勋言:“李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奉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诏入觐。
而《甲申传信录》也有一样的说法,请各位读者看红线部分,与《怀陵流寇始终录》的说法差不多。附图。
据野史记载由于各种原因(或曰没传达到位,或曰崇祯咨询阁臣,阁臣不置可否,此事遂不了了之)这次和谈并没有成功,这就让很多人感觉到惋惜,感叹道如果此次议和成功,明朝还能续命N多年啊!
但是,尽管有诸多史书记载,此事是否属实,至少应该有很大疑问,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假的。
首先,这件事史源就有问题,尽管史书记载纷纭,但是史源却是同一个,这种说法最早来自沈国元的《甲申大事记》,而著名史学家、《国榷》的作者谈迁曾去北京访问明朝遗老去了解当时北京城破前后的历史,据其考证《甲申大事记》里的内容相当不靠谱,而他的《国榷》也果断的摈弃了这个说法,指出杜勋上城根本就不是去谈判而是单纯逼崇祯退位,“述贼语,请逊位”。
《北游录·纪郵下》:晚过王文宣、霍彦华,语旧事,知《甲申大事记》殆啽也。
其次,以常理推断李自成与明朝对抗十多年,深仇大恨,早已是不可解的,历数李自成干的那些事,多次降而复叛、焚烧凤阳皇陵、杀死明朝亲藩,在崇祯死前五、六天还在昌平放火焚烧明朝的昌平十二陵。
《明季北略·十六报贼焚十二陵》:甲辰黎明,昌平陷,十二陵享殿悉焚,伐松柏。
在对于明廷来说,光是焚烧明朝皇帝的祖坟都已经够的上罪无可恕,李自成对明廷犯下这么多足以诛灭九族的事,不在自己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要你命,反而给崇祯喘息的机会,真当人傻吗?
再说,如果真有这样的谈判,提条件的一方肯定是精心筹划的,不可能想到一出是一出,所费时间肯定不会少。李自成在三月十二焚烧昌平陵,三月十六焚陵信息传到崇祯耳朵里。如果李自成的谈判内容是在十二日前制订的,那么焚陵岂不是多此一举?如果是在焚陵后决定与崇祯和谈,这岂不是更是不可思议,这样的仇恨,李自成是基于怎样理由能自信的认为崇祯可以答应自己称西北王、割地河南、索要百万银两的条件的呢?
何况,别忘了明朝对李自成也干下了挖人祖坟的恶事,史书记载还泄了人家祖坟的“王气”,李自成对此恨之入骨,“自成闻之,啮齿大恨曰:“吾必致死于乔年。”,对于挖坟首恶陕西巡抚汪乔年“割其舌,磔杀之”,而昌平焚陵极有可能就是李自成的同态复仇,你掘我祖坟,我也烧你陵寝,满满的仇恨,李自成又怎么会跟崇祯谈这种条件。
第三、李自成在起义军里的权威性是不够的,起义军内部还有好几个权力中心,有点军事民主制的风气,就比如说刘宗敏在权力上就和李自成不相下,“其老本刘宗敏统之,自成不能制”,所以很多时候李自成根本不能搞一言堂,更多得听下面人的意见,就如在山海关作战失败回到北京后,他的继位仿佛就有被刘宗敏逼迫的成分。
《国榷·卷一百一》:礼政府右侍郎杨观光、少詹事何瑞征、光禄寺少卿李天经、李延鼎同鸿胪寺官劝进。李自成曰:“时事方亟,安能及此?”刘宗敏厉声曰:“若不正大位,即求还关中,不可得也。”自成曰:“明日登极,可即备仪。”
是故,李自成攻破北京登基的事情是其下属强力支持的,攻破北京更是起义军内部共同意愿,毕竟李自成灭亡明朝一当皇帝,下面人就飞升了,岂不快哉!所以即便是李自成有和谈的意愿,手下人也不会答应。大家想一个场景,眼瞅着都已经攻打到内城了,突然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说:“咱们不打了,崇祯也别让他退位,咱们安安生生去西北享福吧!”信不信刘宗敏等人分分钟钟把他砍为肉泥,想不到你浓眉大眼的也会出卖弟兄。
所以,崇祯招安李自成的可能性就是零,所以《明史》和《国榷》记载的更合理,李自成定鼎西安后称王,随即东进。攻破太原后,发布檄文,表明崇祯如果主动退位,他就“如杞如宋,饗祀永延”,乖乖下来,我对你好一些,然后在北京城下,李自成差不多攻破外城之后,李自成派太监杜勋请崇祯退位,而不是谈什么条件,这条逻辑线才更加合理,不是吗?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李自成接受招安,能不能与清军对抗,我的回答结果就是李自成还是会失败。从帐面上看,李自成的军队可谓是浩浩荡荡,一度多达百万,在攻下西安后,“籍步兵四十万、马兵六十万”,但是军队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不能看数量。结合史书的判断,起义军里有着众多的勤杂人员,能战之兵数量不会很大。就比如说在李自成与罗汝才第三次合攻开封的时候,其虽有百万人的规模,但是能战之兵不过不过步兵10万人,马兵3万人。
《豫变纪略·卷六》:计闯、曹二营,步贼约十万,马贼三万,每一贼有马三匹,胁从之徒近百万。
在李自成吞并罗汝才后,重新整编部队,其真正的精锐中军五大营的人数据《小腆纪年附考》、《流寇志》等著作推断,应该是6万人左右。
《流寇志·卷七》:新降曹革将领,骑兵五营,每营精骑二千,白旺总之。步兵十四哨,每哨精卒三千,刘宗敏总之。
所以,我来总结一下,起义军人数可能有百万之多,但是其能战之兵不超过二十万,其真正精锐不超过六万人,未发现成体系的炮兵部队这点实力是远远不能对抗清军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李自成自从山海关会战后,与清军真是一路战斗一路败退,尤其是潼关之战,面对八旗军红衣大炮猛轰,骑兵猛冲的战术根本就是一筹莫展,体现了硬实力上的差距。所以,让李自成去打清军也只能是松锦之战的翻版罢了。
引用文献:《明史》、《国榷》、《怀陵流寇始终录》、《北游录》、《豫变纪略》、《流寇志》、《明季北略》、《甲申传信录》
如果李自成投靠朝廷,率领农民军攻打满清,明朝可能亡得更快。
明朝灭亡,直接原因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农民军灭亡了大明。但实际上,明朝的灭亡是综合因素所导致的,比如气候、财税制度、党争……
就军事层面来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并不代表其战斗力有多强,只能证明明军战斗力太弱。明朝的名将和精锐部队在与满清的数十年交战中损失殆尽,明朝的国库也因辽东战事而告磬,无力救济灾民,导致农民军越剿越多,甚至连吃不饱饭的官兵也加入其中。
因此,不是满清沾了农民军的光,而是农民军沾了满清的光,侥幸攻占北京。
如果李自成接受招安,率领农民军抵抗满清,凭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队的战斗力,完全不是满清的对手。要知道,当初几千二流明军就能追打几万农民军,李自成自己也好几次差点被肉体消灭。而明军的最精锐部队也不是满清八旗的对手。李自成及其农民军根本挡不住满清入关。
此外,按照李自成朝三暮四的无节操品行,他在军事上失利后,要么逃回陕西,任由八旗长驱直入进攻北京;要么被满清收买,调转枪口反攻明朝。满清完全可以假意扶持李自成称帝,而赢得百万带路党。不论出现哪种情况,明朝都会加速灭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