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算史上真的有宋江起义这件事,那他的规模也绝没有《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么大,那么按照结局来讲,《荡寇志》中张叔夜率雷将荡平梁山,倒是多少有接近历史的感觉(历史上宋江可能就是一群流寇)。作为《水浒传》的衍生小说,《荡寇志》一开篇就把施耐庵设定好的各种人设全部颠覆,所以今天逻辑文史姨就列举几个两部书中矛盾的点吧。
一、关于统治者的设定
首先《荡寇志》是接着《水浒传》的七十回开始写的,自然两者的故事背景都是徽宗年间。在《水浒传》大排位之后,宋江等人就开始寻摸着去东京找牵线人安排招安了,于是在东京还发生了不少风花雪月其乐融融的故事。但在《荡寇志》这里,俞万春先让卢俊义做了一个嵇康射杀梁山群雄的噩梦(当然他这段是直接搬人家金老爷的),并且在梦醒之后忠义堂起了一场无法扑灭的大火,等火灭了,房子也烧的差不多了。在说完梁山之后,俞万春让赵佶务了一把正业,他居然安排大军做操练并点兵,还霸气外露的给读者秀了一把大宋军队的超强战斗力。且不说放在《水浒传》中赵佶是个什么尿性,就算是在历史上赵佶在大场面出场更可能是在组织球赛或者是组织酒会,俞万春如此安排,让赵佶有了明君的感觉。不仅如此,《荡寇志》中的赵佶不再走文艺路线,而是渐渐跳出了童贯、高俅、蔡京等人的蛊惑,变成了至圣至明的能人。他不仅亲自去派人盘查军饷,规划大局,还明辨是非,摒除坏习惯,“舍弃”李师师,为猿臂寨洗白,流放贼人,可以说雷将散仙们之所以能“肆无忌惮”的剿匪,很大程度是因为赵佶给了他们支持,再加上张招讨父子的给力表现,梁山等人能留个全尸就可喜可贺了,还想招安?
二、关于梁山的设定
我们知道《水浒传》在前七十回把梁山好汉们上山的原因经过都基本描写的很清楚了,他们就算占山为王,也不像其他山头那样做打家劫舍鸡鸣狗盗之事,宋江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让梁山兄弟能够洗白并且光宗耀祖的时机,所以梁山的口号是替天行道,忠君爱民,这里的天不是老天爷,而是北宋朝廷。但在《荡寇志》中,梁山的性质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你可以认为一些有前科好汉在上梁山后就变得老实了些,但俞万春却把这些人的缺点继续放大,并且多少给他们加上了残忍的元素。比如在开篇忠义堂被烧后,宋江怒杀三十二值夜人,于是乎三十二颗无辜的人头就血淋淋的被献上了,这样的宋江在《水浒传》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而梁山聚义后宋江也不想着如何用诚意迎接招安,就是招兵买马,攻打城池,俨然一副要造反的样子,更搞笑的是,与朝廷对抗的久了,宋江居然没有了招安的意思,但他又不想断了招安的路,于是为了延迟招安,并且诬陷陈希真,宋江居然让郭盛假扮陈丽卿,把赵佶派来的天使杀了,好基友吕方还惨兮兮的去报案,如此拙劣的计谋实在是恶心无比。毕竟俞万春就是把梁山当贼寇写的,所以梁山等人做出什么龌龊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三、关于雷将的设定
在第七十二回中,俞万春引入了陈希真父女的剧情,并且延续施公的写作手法让他们走了一遍逼上梁山的设定。雷将的出现由高衙内倾慕陈丽卿开始(之前出现的邓辛张陶暂且不提),是的,俞万春让高衙内在《荡寇志》中复活了,这里的高衙内颇为文雅,没有了当年强抢林娘子的霸气,而陈希真为了练法也让女儿先忍一忍,等到法术修炼的差不多了,陈丽卿把高衙内的耳朵一割,和父亲开始了逃亡时光。在《水浒传》中梁山的设定是妖星下凡,那么想要对付这些妖魔就得让神仙来办,于是以男一号云天彪为首的三十六雷将以及以颜树德为首的十八散仙就出来伸张正义了。这些雷将别管经历如何,自身犯没犯过事,反正就是莫名的鄙视梁山贼寇,而在水浒传和梁山有渊源的人也都再次出现,诸如王进,栾廷玉,祝家庄成员都成为了剿匪的主要力量。那么神仙都下来打架了,你们这些妖怪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四、关于武力水平及法术水平的设定
《水浒传》中定义的第一高手是卢俊义,当然诸如杜壆、史文恭的实力也没和卢俊义差多少,除此之外梁山上还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鲁智深等好手,虽然整部书中高手很多,但这几人的战力也不容小觑了。但在《荡寇志》中,为了贬低梁山人士,俞万春专门挑梁山好汉不拿手的地方进行描写,并且过分的拔高了朝廷武将和民间组织的战斗力。比方说张清的石子不再是百发百中枪法却成为了一流水平;花荣居然与陈丽卿比箭被射死;颜树德一人独占卢俊义、徐宁、张清竟不落下风;女将高梁式独占林冲、鲁智深、武松没吃亏;《荡寇志》中就算是一个小小的都监,都能与林冲打个近百回合。这种近乎错乱的武力设定,只能是为了黑而黑了,实在是让人不爽的很。而公孙胜也没有了师傅的帮助,处处被陈希真压制,最后还因生辰八字被算出让陈希真拿了魂魄。女诸葛刘慧娘算无遗策,吴用本身水平就有限,在刘慧娘的压制下表现的更像个小学生了。
五、关于结局的设定
俞万春写《荡寇志》的动机是有感于清末时期各地多发的农民起义运动,他也曾随父亲镇压过起义,忠于朝廷的他自然对这些反抗的人厌恶至极,于是就借助笔刀发了一下牢骚。《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下场固然不好,但好歹有几个人还是享清福了,在《荡寇志》里梁山头领全部死亡,俞万春还安排了三十六人去京城凌迟,一旁的百姓见梁山贼寇落网纷纷拍手称快。剿灭梁山后,雷将任职的任职,升天的升天。俞万春不如施公的地方就是施公为了引出后续的靖康之耻,在时间节点上安排的很和谐,但按照《荡寇志》的剧情,天子这么生命,朝廷战力这么强大,那金人压根就打不进来,说不定赵佶跟陈希真好好修修道还能长生不老呢,。
所以,两本小说多少都属于架空历史的作品,但《荡寇志》中的夸张和玄幻因素又过于多,所以论接近历史,还是《水浒传》更靠谱些。
文/逻辑文史游
所以,我们可以用看神话小说的心态去看《荡寇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荡寇志》是《水浒传》的续书,所以也叫《结水浒传》,就是给《水浒传》写一个结局。《荡寇志》并不是续的一百回或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从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那里开始续的,所以没有征方腊等原本后续情节,这可以视为《荡寇志》与足本《水浒传》的情节矛盾。此外,二书的人物形象也有矛盾之处,《水浒传》中比较正面的宋江、吴用等人,在《荡寇志》中都成了虚伪、奸诈的小人,这和作者视梁山人物为贼寇的观念密不可分。当然《荡寇志》对水浒人物也不是全盘否定,作者俞万春对武松的描写则仍是充满敬意。至于二书情节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只能说两书都依据了宋江作乱、张叔夜平乱的基本史实,但却加入了大量虚构的情节、人物,而《荡寇志》作为续书又是依附《水浒传》的。如果抛开事件的真实性,而看内容逻辑的真实性,《荡寇志》应该更胜一筹。因为作者俞万春有过真正带兵作战的经历。《荡寇志》中的很多战争描写即基于其真实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