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求推荐医师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满10年或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这一规定基本已经将推荐医师框定在了县级医疗机构的执业中医师,再加上要求“推荐时从事专业与被推荐者医术实践活动专业一致”。
一些外治、针灸类的专业,符合推荐医师条件的就特别少,整个县不过那么几个人。
而且民间中医都是以自学、家传、师承等方式学习中医的,平时的社会实践地主要是四邻八乡,是村卫生室等基层诊所。
他们和符合条件的推荐医师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很多人东奔西走找到两名符合年限和职称要求的推荐医师了,结果常常专业不对口,没有条件推荐。
即使打听到符合条件的中医大夫,但两个人素昧平生的,对方常常也会因为不了解不熟悉报考者的情况而拒绝为其推荐。
民间中医,没有执业资格,没有被医院聘用的资格,平时都是在家从事医术实践活动,患者都是慕名上门求医。
在诊疗过程中,多采用望闻问切触摸叩的方法,一般不会要求患者去医院做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即使有患者曾在医院做过相关检查,能完整保留相关检查资料的不多。如果去医院调取病理诊断证明复印,短短两三天时间对部分人来说时间会比较紧张。
且多年来,在实行电子病历之前,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不是都有门诊病历的,即使有民间中医曾被聘请到这些机构中从事医术实践活动,大多也找不到门诊病历。
所以很多民间中医在准备5例中医医术实践材料过程中,需要提供患者病历诊断证明这一要求让他们倍感为难。
综上,虽然考生反映的问题不一而足,情绪也过于激动,但也确实反映了他们在为报名奔走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惊慌无措。
毕竟很多人“非法行医”这么多年,医术实践过程中遇到过太多质疑,即使给再多人看好病了,都抵不过一句“你连个医师证都没有,看病还要钱?”带来的心理伤害。
偏偏这些人都还是饱读儒书的“学问人”,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名不正言不顺”的儒家思想根治心底。
对他们来说,考取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确实是能让他们合法行医开诊所,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希望在给别人看病时,能堂堂正正地告诉对方:我是有证的医师!
这种个人身份认同感,以及“转正”后在行医过程中获得的安全感、尊重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才是驱动他们坚持参加中医(专长)医师考试的最大动力!
我认为应该辩证的认识,考证固然是好,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更要保证宝贵的经验不能丟了。
民间中医的特点。有的虽然没有医师资格证等证件,但是也很多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制药,蒸、炒、熬、煎等。药性药理背熟了然后师傅才教看病,望闻问切一点点学,有的甚至还是高手,因为中医本来就是一个经验之学,很多人经过跟师傅学习看病,甚至十来年才出师。
另外还有些祖传的单方、偏方、秘方对某一特定病症,很有疗效,所以建议可以发一些中医专科医生证,专治某一种或一类病,不然一些祖传的秘方失传了,对社会也是一个损失。
所以考证规范必然是好,但是祖宗留下的东西也不能轻易丢失。因此现在国家提倡的师承政策,一定程度的解决了,也为更多民间中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并且更好服务广大群众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