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认为小沈阳火不起来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比如小沈阳自身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女性化,一向以娘娘腔的形象露面,刚开始还新鲜,但是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不买账了。另一个原因是小沈阳背后团队的溃散,当小沈阳一下子成为中国最红的喜剧演员时,农村出身的他,并没有趁热打铁多做修行,而是全国各地巡演,自身短板自然难以支撑他以后的表演,不红是肯定的。
可是,这都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小沈阳的消失,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大众的审美取向的改变,即赵本山之流的喜剧形式不再被大众所接受。小沈阳的出现,即是赵本山的延续。
一:两人表演风格实质相同,跟随粉丝不断减少
赵本山可谓是中国喜剧界的传奇人物,1990年开始踏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连续十五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被誉为“小品王”、“东方卓别林”。《卖拐》、《钟点工》、《说事儿》、《不差钱》等等大家都叫得上来的小品名字都是出自赵本山之手,可以说,在中国的老百姓,只要提到赵本山就没有不认识的。
但是,当赵本上在春晚舞台上如鱼得水的同时,他的表演风格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慢慢走向了低俗肤浅的价值取向。《卖拐》、《卖车》中,他不在是之前温暖柔情的大情怀,而是采取骗术手段谋求利益,最后还都获得成功。这一形象无疑是引导错误的价值方向,反而获得了极大成功。小沈阳的表演,实质和赵本上有着相同的价值核心,有什么师傅就有什么徒弟,作为赵本山的得意门生,全国最受关注的演员,小沈阳成为了赵本山形象的继承者,他后来的不红不紫,也是注定了的。
二:脱离大众主流文化,自身实力难以支撑
2013年,赵本山宣布退出央视春晚,今后不再出演小品。他给出的原因是身体条件不佳,但是据我分析,赵本山这一举动,是考虑了自己在当时尴尬环境情况后的权宜之计,2012年,赵本山的文化现象就饱受争议,全国人民都其表演风格褒贬不一,但是主流媒体都认为他的表演风格低劣。在此情况下,再走下去不如保全自己,退出小品界无疑是最后的收局。
2014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批判赵本山已脱离主流文化,称其困在囚笼里。 这使得赵本山文化现象再次为大家争议的焦点。赵本山的小品中,都是小市民投机取巧的形象,台上插科打诨,使尽小聪明和忽悠伎俩,从这一点上来说,赵本上的作品很多都是垃圾,而作为赵本山徒弟的小沈阳,的确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和赵本山相同,表演低俗,内容低劣,大众都在声讨赵本上的同时,自然对小沈阳也不留余力。
我一兄弟经过近十年的打拼终于成为了一家像模像样的小公司。他一年的几十个项目中绝大多数是由他手下两个技术娴熟的员工给他去完成的。可以说他每一个项目的盈利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多得多。这一天我们两个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劝他提高这两个员工的薪水“你赚一万,给他们一千总可以吧?”他的回答是“他们是我的员工,而不是我的合资人”。
由此我记起前些年范伟与老赵的分手。其实每个人都想使自己的劳动价值得以体现,使自己的劳动价值最大化。然而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劳动很关键。
现在许多单位中还有临时工的存在,这些临时工所从事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与他们的收入是严重不符的。你看那些筑路工,你看那些架线员,真正在那里流汗卖力的那一个不是“临时工”?真正的业内人员是那些穿戴整洁,手拿图纸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一帮,他们才是利益的获取一族。
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许多私家老板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收入也越来越惹人倾目。他们员工的收入当然由老板预定的协议执行。当一个员工刚刚进入该圈子时,能够混口饭吃就心满意足了,自己有了一些发展就希望能给自己提高工资以改善家庭生活,当自己发展到可以唱主角的时候,我们就得想一想,自己为其所做的贡献与自己那点收入是否成比例的问题。
每一个跳槽者都都不是盲目冲动的,都会有A、B、C、D种不同结果的考虑。最坏的结果相信他们早有准备,之所以离开也确实因为自己的期望值与现实差距太大。
作为老板也会平衡自己收入与自己企业发展的关系,一旦自己收入过高,将面临员工流失问题,这将对企业发展不利,一旦给员工薪水多一些,自己又心有不甘。
吐槽事件经常出现,吐槽的结果是用一些员工的行动促使老板与员工利益的再平衡。在中国这种老板与员工利益不能被国家强有力制度规范下来的情况下,相信此类事件将永远不可避免。
因此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以规范老板与员工的收入比例,当然其中就应该规范员工在企业中的身份问题,要让每一个应该以合资人的身份而非纯雇佣关系,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只有这样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才会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