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五百年一出的圣人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传奇一生
母亲梦见祥云降身而怀上他,于是父亲为他起名“王云”,但是他五岁还不能开口言语。有一高僧过他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父亲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王守仁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入官以后他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途中还几次遭人追杀。面对荒蛮险恶的环境,他自制石棺告诫自己超脱荣辱,最终因此悟道,这就是有名的“龙场悟道”。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一开始,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作为留都的南京丢了,叛军在政治上就会占有一定的主动,平叛就会有困难。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宁王犹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而在朱宸濠率兵六万自九江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守仁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往救安庆,他不肯,分析说: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后来的事实果如王守仁所料。此时王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王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嘉靖七年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小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首先要提的是智慧的化身,忠诚的代表诸葛亮,从人品到才能都无可挑剔,一千多年来也因王朝需要,被历代所推崇传颂,从名声到史实,一代贤相名实相符,正如杜诗所说“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从一介布衣助孤穷刘备取得立足之地,谋天下攻守并重,跨荆取益奠定天下三分,此等才情,君臣际会,乃万古佳话。更难得的是受刘备托孤,以君可自取的态度一心为国为汉,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多次举兵民不甚劳,逝世时连敌方百姓都痛哭流涕,不可多得的人才高才,对比司马受曹睿托孤之重,还让曹芳揽他的脖子以示亲切,司马转脸夺了曹家权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人的一辈子有长有短,有富贵贫贱穷通仄达,如何不被左右才能持身守正,任何时候都不迷失本性真我?横渠四句说得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是北宋人,初习文又习武,打算文武全才,碰到范仲淹,交谈之后大为惊异,劝他说,只要专心经史,必有过人之处,不须文武都会。于是回家俯而读,仰而思,潜心研读《六经》,贯通儒道释三家,开创了一门学说,为后世学人士子的典范,他的横渠四句,放在现代也毫不逊色,千古之下犹熠熠生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有一个小人物,名不见经传,常为爱史者所忽视,岳飞被昏君奸臣冤杀时,亲友远避,生怕惹祸,独有一人,名叫隗顺,不过是监狱中一名狱卒。当岳飞在大狱中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本来就敬仰他的隗顺更是钦佩不已,在岳飞死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为了日后辩识,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带过的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还在坟前栽了两棵桔树。自此为岳飞守墓,并交代儿子接捧,直到宋孝宗时为岳飞平反,隗顺的儿子才把岳飞埋骨处上报。小人物大节行,忠义直贯天日。(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来到明朝,王朝时代的尾声时期,怪象迭出,在上者对百姓更加苛刻残毒,周而复始的皇帝宦官朝臣的斗争尤烈,在与太监头子魏忠贤的斗争中,尊崇儒家学说的东林党是主力军,其中有列入东林六君子的杨涟,一生与阉党进行明争暗斗,维护王朝统治,他的风骨令人重读其事迹尤感到栩栩如生。在被冤入狱后,经受住阉党的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酷刑,在明知必死写下绝笔“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千古名言,足堪作为国为民者楷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