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成吉思汗,谁最让你佩服

当然是汉武帝。人们喜欢把秦皇汉武、唐太宗、武则天、成吉思汗放在一起比较并称,似乎他们就是一类角色:既雄材大略,功绩赫赫;又暴虐专杀,劣迹斑斑。从表面上来看也确实如此。但考其实际,汉武帝比其他几位高明的太远了,相去简直不可以道里计!

从政治上来看,汉武帝虽然承袭的是秦始皇所创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郡县制之政体,似乎与秦始皇没有不同。但他在位期间,尊崇儒学、“表章《六经》”,把集历代优秀学者思想之大成的儒家经典奉为官方意识形态,为汉帝国立极。儒学被定为官学,成为法定的官方意识形态,对汉帝国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学者们以《五经》为主构建了一套真理体系,作为评判政治是非的标准,在政统之外出现一个公认的“道统”,作为君臣共同遵守的大经大法,从深层次改变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运行模式。一方面借此大经大法限制君权的无限膨胀,一方面也给众多的士大夫提供了参与政治的舞台。因为以“五经”为主构建的真理体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再任由君主改变。另立道统与君权制衡,看似自寻烦恼,实则无比高明。这样,真理不再是最高统治者手中的任由他左之右之的神秘之物,而是天下之公器。真理的解释权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了知识精英手中,士大夫可以借助这儒学这一公器来评判政治得失,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当时知识精英的正确意见,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而且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使得广大知识精英甘心为汉帝国所用。事实证明,汉帝国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才得以长治久安,绵延二百年之祚。武帝征伐四夷,虽有拓境安边之功,但也带来严峻的后果,尤其是四面出击,对西南夷和匈奴同时用兵,对于国家的承受力是个严峻的考验,“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针对汉武帝的这些行为,“弘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汉武帝使朱买臣与公孙弘就此问题辩论,公孙弘在辩论失败的情况下,仍坚持请汉武帝“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专力对付对汉帝国威胁最大的匈奴,汉武帝不得已应允。这对汉帝国的民生危机赢得一次缓解的时机。终武帝之朝,反对意见始终不绝于耳,在批评声的促使下,武帝晚年也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与秦王朝大臣阿谀取容、群臣恐谀,君主不闻己过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在武帝死后,以儒生为主的贤良文学们在霍光等人的主持下,立即对武帝朝国策进行全面检讨。确定属于错误的,立即改弦更张,没有在错误的道路上愈滑愈远。

道统与政统结合,就会成为灾难,使真理变成独裁者手中的铲除异己的武器,权力不再受到任何的制约,本来见不得人的阴谋也就堂而皇之的变成了自鸣得意的“阳谋”,一切阴暗的、肮脏的东西都可以以真理的名义横行无忌!在这种绝对专制下,独裁者就会膨胀成无所不能的上帝,而实则是无恶不作、肆行无忌的魔鬼!无论多么变态多么恶毒多么丧尽天良的行径,都会披上绝对真理的外衣!反对者也会被戴上反对真理的帽子,继而被妖魔化,然后挥起拥护真理的棍棒,将之棒杀!汉武帝的高明之处就是改变了这一点。

汉武帝虽然尊崇儒学、“表章《六经》”,注重选拔优秀的儒生董仲舒、公孙弘、兒宽等进入到统治阶层,但总体而言,他在用人方面也注重兼容并蓄,能够容纳异端,其中汲黯就是最典型的人物。

据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载:汲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无论其所治学说还是为政之道都与尊经重儒的汉武帝异趣。但汉武帝看重他的耿直敢谏,依然对他非常器重。汉武帝在亲政后不久,就将尊经重儒作为基本国策。汲黯对汉武帝的这一套很是看不惯,有一次,汉武帝召集了一群贤良文学出身的儒生,正高谈阔论自己的宏图壮志,说我欲怎么怎么样。汲黯冷不丁冒出一句:“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所以汲黯这句讽刺汉武帝的话是非常尖刻的,一点情面都不留。武帝的面子就挂不住了,“上怒,变色而罢朝”。一场兴致颇高的政策研讨会被汲黯搞得扫兴之至,不欢而散。大家不免都为汲黯担心,批评他脑子不开窍。但汲黯却满不在乎,反唇相讽:“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朝廷养了你们这帮只会阿谀奉承的官僚真是奇耻大辱!

汉武帝致力于征伐匈奴,招怀四夷;黯却力主清净无为,时不时提议与匈奴和亲,反对兵戎相见。武帝尊崇儒术,重用公孙弘;汲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武帝要完善细化法律条文,宠幸精于法律条文的张汤;而汲黯视张汤为不入流的“刀笔之吏”,痛呵他“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罔,以自为功”。汉武帝宠爱卫青,封他为大将军,“欲令群臣下大将军”;汲黯“与亢礼”,见面一揖而已。总之,汲黯处处与汉武帝作对,丝毫不卖给他面子。汉武帝虽然觉得汲黯的话有点逆耳,时不时地还对汲黯发一通火,感情上也说不上喜欢这位好发妄言不知忌讳的臣子,但心里还放不下他,能优容他、在恰当的时机启用他。淮阳郡“吏民不相得”,干群关系紧张,武帝马上让汲黯去做救火队长,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依旧推行他那套“弘大体,不拘文法”的政治理念,无为而治。不出数年,“淮阳政清”。

没有人是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那些宣称自己或宣传别人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人都是别有用心的野心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类人大家一定要小心,历史证明,他们绝不是民族的大救星,而是祸国殃民的大灾星!有点雅量容纳异端,留些反对的声音时常在自己耳边,给自己提个醒。也许,这就是汉武帝的高明之处!

不自是,能容人,所以也会有贤才为之效命。史称武帝朝“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这众多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是汉武帝振兴汉帝国最大的保障和最巩固的基础,所以才有武帝“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的煌煌功绩!。

汉武帝在选拔人才方面,能不拘一格,不论出身,无疑强了不止十万八千里。所以在他身边才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以致史有“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美誉。朱买臣、主父偃、司马相如都曾穷困潦倒,一旦以所学干武帝,立即量才叙用。英雄不问出身,只要有才干,武帝即收用之,显示了武帝唯才是举的胸怀。其中“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无疑是汉武帝最得意之笔。

卜式的出身和公孙弘相似,一个以牧猪为生,一个以放羊起家。所不同的是公孙弘富有心计,(汲黯曾经向汉武帝打他的小报告,说他“多诈而无情”,以汲黯的耿直,应该不会冤枉他。)儒学大师胡毋生在齐讲《公羊春秋》,他也在旁边跟着听听。四十之后,又学“《春秋》杂说”,混了个儒生的头衔。那时“儒生”大概相当于今之所谓“知识分子”,有了这头衔,在喜欢搞干部知识化的汉武帝那里就起到了大用场,有了晋身的资本。卜式是个很忠厚的老实人,不知道搞知识学历方面的投机,“不习文章”,是个文盲。

卜式有个弟弟,在他弟弟长大成家之后,他很大方地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分得一百多只羊,进入山放牧。卜式是个养羊的专家,过了十多年,在他精心养育繁殖之下,这百多只羊发展到了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却不善营生,家产荡尽,卜式又一次次地把家产分给他。当时汉武帝征伐匈奴,卜式怀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此而匈奴可灭”的朴素感情,上书武帝,愿输家财助边,为国分忧。汉武帝赶忙派使者接见他,并且热情地问他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来。但卜式太老实了,他捐款助军国之用不过是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己放羊专业户出身,一无冤屈,二不愿做官,三不希求优惠政策,哪里会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使者回去报告,汉武帝就把这事和丞相公孙弘说了。但“多诈”的公孙弘却对他的这位阶级兄弟很不放心,以他那“多诈”的小人之心怎么也想不通卜式的行为,就对汉武帝说:这个人的行为不近人情,说不定怀着不轨的念头,陛下不能成全他。结果汉武帝也不敢再搭理卜式,捐财助边的事情也就搁置下来。卜式回家继续着自己种田放牧生活。但汉武帝却深深的记住了卜式的名字。

一年多之后,匈奴浑邪王率众投降,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大肆封赏,结果搞“仓府空,贫民大徙”,国家财政难以支持。这时卜式再次雪中送炭,拿出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助那些流亡的百姓度过难关。在河南上报帮助贫民的富人名单中,汉武帝看到了他熟悉的卜式的名字,立即回忆起当年他打算拿一半家产助边之事。为了树立个典型以号召百姓,汉武帝赐给卜式四百人更赋钱。卜式又把这些赏赐归还了朝廷。和那些挖空心思地藏匿钱财的阔人们相比,汉武帝觉得卜式真是个忠厚的长者,便又是封官又是赐爵。但卜式也真不想做官,没办法,汉武帝只能骗他说:“我上林苑中也有羊,想让你为我放养。”卜式一听,还是干自己的专业,也就答应了。于是日日穿着布衣戴着草帽踏着草鞋,做了个养羊的中郎。一年后,他养的羊又肥硕繁殖的又多。武帝偶然经过,见此深为赞许。令他意外的是,卜式突然讲起了大道理来:“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从牧羊中悟出了牧民的道理。于是拜卜式为缑氏令,深得缑氏百姓的拥护,又迁为成皋令,政绩依然卓异。从此卜式一路青云直上,而齐王太傅、而齐相,最终做到御史大夫、赐爵关内侯。

武帝亲选曾在东海牧猪的公孙弘为丞相,以牧羊出身的卜式为御史大夫,又能在众多的养马奴仆中识得金日磾,用之为车骑将军、倚之为顾命大臣,而三人在各自的职位上均有不俗的表现,为辜负武帝的厚望。也充分显示了武帝的识人之鉴、用人之道和容人之度。所以武帝朝涌现那么多的人才,国势那么强盛,不是偶然!

所以,汉武帝是具有开创性的一代明君,有非常具有包容性,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上帝,无所不知的全才。他不乱发指示,不印语录,不搞讲话,却承认真理掌握在学者手中。尊崇儒术又包容异端,不搞文字狱,不搞恐怖统治,用人不问出身,比之以上几位,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小学生时,我崇拜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打遍天下无敌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成吉思汗,谁最让你佩服图1

初中生时,我崇拜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中国,开创中国大一统的先河,从此奠定了中国疆域的雏形,激励后代历朝都以统一中国为己任;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成吉思汗,谁最让你佩服图2

高中生时,我崇拜汉武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大汉铁蹄所指,匈奴西遁,卫霍封狼居胥,是真正的将军,是真正的豪杰;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成吉思汗,谁最让你佩服图3

大学生时,我崇拜武则天,在中国这个男权专制的天下里,硬生生的撕开了一道口子,打破了世家贵族的联盟,瓦解了关陇集团的强横,告诉了天下男人,什么是女皇;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成吉思汗,谁最让你佩服图4

工作了,我崇拜唐太宗,一代明主,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先河,告诉世界什么是国际化的唐朝,什么是世界的繁荣;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成吉思汗,谁最让你佩服图5

或许等我老了,我又会换个其他人来崇拜,至于以后崇拜谁,这和我接下来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06月10日 08:34
下一篇 2022年06月10日 09:02

相关推荐

  • 汉武帝 立子杀母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晚年有些昏聩,做了一系列错事。最著名的时间就是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就是“巫蛊之变”,无辜的太子刘据惨死,这一事件所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继承人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其实这场“巫蛊之祸”的罪魁祸首就是汉武帝,是针对太子刘据的一场阴谋,主要原因是太…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