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是对蜀汉和东吴的结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因为在三国中后期,尤其的曹丕上台以后,已经形成了三国鼎立对峙的局面,只要一方不犯重大的、战略的的错误,另外两方谁也吃不下,对于这一点曹魏集团看得最清楚。
虽然曹魏集团和蜀汉和东吴也爆发了一些局部、小规模的战争,但这都属于有枣没枣打两杆,没指望能吃下蜀汉和东吴任何一方。在这个那段,曹魏集团也不会举全国之力去进攻任何一方。
如果关羽没死,荆州没丢,刘备没有打夷陵之战一败涂地的话,蜀汉的实力和国祚要稍微长一点,但是本质上摆脱不了和东吴之间的矛盾。
曹魏集团不会去主动大规模攻击蜀汉和东吴,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蜀汉和东吴也不会去主动招惹曹魏,那么剩下的可能性就只有蜀汉和东吴互掐了,荆州是东吴一直想收回的,这个心从来没有死。
关羽没有调军走的话,会加大东吴收复荆州的难度,但是不会让东吴彻底死心,它有可会改变打法,采取别的策略,从别的地点下手。
因为“孙刘联盟”从来都不稳固,是一种临时性妥协的产物,彼此仍然有很大重大利益矛盾,因为在曹魏集团的压力下得到了暂时的缓和和掩盖,一旦来自曹魏压力减轻,它们的之间的矛盾就会被重新凸显放大出来,这种隐患一直都存在。
由此可见,东吴取荆州是一步臭棋,瓦解了“孙刘联盟”,消耗了双方的实力,最终让曹魏捡了便宜。本来“孙刘联盟”还可以维持至少二三十年,但东吴取荆州、杀关羽加剧联盟提前破裂,令人唏嘘。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回答题主的,仍然参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如果真如题主所说的这样,蜀国后来所发生的许多事情,会和丢了荆州后的情形大不一样。蜀国的结局,决不会像丢了荆州那样惨。
如果荆州没有丢失,就不会有《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所写的“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情况出现。关羽和关平也就不会出现第七十七回所写的“父子皆遇害”的情况;
如果荆州没有丢失,荆州的守军就不会被吴国消灭,也就不会出现第七十七回所写的“随行止剩十余人”的情形。也就不会出现第七十九回所写的孟达“当晚引五十余骑投魏去了”的情形。也就不会出现第七十九回所写的“玄德转怒曰:‘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命左右推出斩之”的情形,刘封就不会因为不救关羽而被刘备处死;
如果荆州没有丢失,就不会有第八十二回至八十四回所写的“夷陵之战”,陆逊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也就不会出现,蜀军的损失也就不会那样大,就不会出现第八十四回所写的“此时先主仅存百余人入白帝城”的情形;
如果荆州没有丢失,就不会有被吴军打败的可能,第八十五所写的刘备白帝城“诏托孤儿”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他也更不会死在白帝城。
果真如此的话,蜀国不但不会灭亡得那样快,甚至会有北伐成功、打败魏国的可能。蜀国和东吴的关系,也一定不会像关羽被杀害这样糟,联吴抗曹的局面有可能出现。
如果荆州不失的话,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假设就是假设,失荆州所带来的恶果,已是无法改变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如果关羽直接坑杀于禁的三万降卒,不继续发动襄樊之战,荆州仍然是三分天下。但是关羽舍不得坑杀降卒,但是荆州又养不起突然增加的三万士卒,就连刘备也无法解决。因为汉中之战已经把益州粮草消耗殆尽,这三万士卒无法运往益州。有人说可以屯田呀。纯粹痴人说梦,荆州的田地都是有主的,关羽凭什么没收别人的土地?难道要逼荆州士族投靠曹操还是孙权吗?曹操之所以在北方屯田,是因为连年战乱造成大量无主土地和流民,有土地和劳动力 ,曹操再提供种子和生产工具,这才能屯田。关键是曹操的军队能够保护屯田的收益,否则别人难道不能来抢粮吗?屯田需要的条件在荆州不具备。所以关羽决定赌一把,希望以战养兵,用襄樊的粮草解决后勤。结果关羽赌输了,不仅命丢了,蜀汉永远失去了荆州。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