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评刘晔、郭嘉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以下简称《三国志》)
刘晔足智多谋,才华出众,善于应变。在曹魏集团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群星中,依然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但是与郭嘉、司马懿如雷贯耳的名声相比,那是相去甚远!
一、“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
“汝南许劭…称晔有佐世之才。”《三国志》
刘晔皇族后裔,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
初仕庐江太守刘勋,后随刘勋投奔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
刘晔是曹魏集团著名战略家,顶级谋臣之一。是曹魏三朝元老,曹氏三代重臣。官至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青龙二年(234年)去世,谥曰景侯。
二、刘晔神机妙算,屡献奇计,是料敌于前,长于计略的难得人才。其对势、事、人的判断、把握精准,看问题目光长远、敏锐准确,体现出非凡的预判能力。
(1)“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否?”《三国志》部下说:“那里山势险要,山谷窄深,易守难攻。”刘晔力排众议:“陈策贼,趁动乱而赴险地,依险地而成豪梁。所以敢于凭险拒守。明公仁德已布天下,应该以赏招降,再以大军威逼,诏令宣告之日,陈策军营就会大门四开而贼兵自溃。”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 ,如晔所度。太祖还,辟晔为司空仓曹掾。”《三国志》
(2)建安二十年(215年),“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三国志》
在拿下汉中后,范晔、司马懿力劝曹操顺势南下,攻打还未在益州站稳根基的刘备。
“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即定,拒险守要,则不可犯亦。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三国志》
面对刘晔、司马懿等人望借胜利之机赢得益州的进言,曹操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不解的决定——撤军。这让很多人感到遗憾,并认为这一决定使曹操错失了一统三国的机会。
裴松之《三国志•注》:“(曹操)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
曹操见无人明白自己的心意,长叹道:“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于是在十二月,曹操令夏侯渊、张郃、郭淮留守汉中,自己率军撤回了邺城。
(3)神预判:孟达、公孙渊反叛
“延康元年,蜀将孟达率众降。达有容止才观,文帝甚器爱之,使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晔以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文帝竟不易,后达终于叛败。”《三国志》
“明帝即位,进爵东亭侯,邑三百户…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叔父位,擅自立,遣使表状。晔以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牢师而定也。后渊竟反。”《三国志》
(4)“黄初元年,以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三国志》
襄樊之战后,曹魏分析蜀吴下一步动向。独刘晔力排众议,正确的预判刘备定要雪耻,将挑起蜀吴之战。
(5)夷陵之战 蜀吴兵戎相见
此刻曹丕称帝一年有余,孙权面对刘备征讨大军议和不成,为全力应对刘备,害怕曹魏背后捅刀子,于是派史向曹丕称臣。
曹魏会议研究对策。司空王朗建议静观其变,不宜速出兵。刘晔则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建议:
刘备出兵击吴“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藩。朝臣皆贺,独晔曰:'孙吴以江、汉为天险,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功德盖天,但是孙权没有被感化。现因有难而来称臣,让人怀疑。我们可乘机发兵攻克他。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三国志》
刘晔建议趁着东吴将重兵集结于夷陵一线的时机,渡江攻击其后方,东吴外有蜀军的进攻,内有曹魏的袭击,快则十天,慢则一个月必然灭亡。
但曹丕却否定了此良策。大好时机稍纵即逝。谁能料到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与久经沙场的刘备对阵,其结局竟令人大跌眼镜:没想到刘备败的这么快,输的这么惨;陆逊撤兵又这么迅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曹丕严重误判了吴蜀对决之形势,白白浪费了千载难逢一统三国的绝佳机会。
结语:刘晔筹谋画策料事如神,屡献奇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其犀利的洞察力,敏锐准确的预判力,无疑能与司马懿、郭嘉相匹敌而不分伯仲乃至更胜一筹;但是在历史定位,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绝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司马懿、郭嘉鼎鼎大名如雷贯耳,特别是与“有雄豪志”之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曹魏四朝元老,佐命三朝,两代托孤重臣的司马懿相比,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然终因刘晔为汉室宗亲之背景也影响到了曹氏三代对刘晔的信赖,所以他也始终未进入曹魏集团的核心圈。
在曹魏前期,因谋臣策士众多,刘晔的许多计谋和正确主张未被采纳,他自己也倍感失落与无奈 。
反之素有“鬼才”之称的郭嘉在其短暂一生,除了关于滞留、杀掉刘备之计未被曹操采纳之外,几乎到了曹操言听计从的地步。从曹操口中尽是对郭嘉的誉美之词。
两厢对比,刘晔颇受冷落。尤其到了后期,他揣摩上意,逢迎曹丕,看曹叡的眼色进言行事 ,圆滑中透着虚伪,阿谀逢迎中藏着狡诈。
有人对刘晔巧言奉迎甚为厌恶,于是向明帝诋毁刘晔,曹叡后来亦愈加疏远他,刘晔因此而发狂。
命运多舛的预言家,虽然才思敏捷,眼光锐利,能预判风云莫测之天下大势,却左右不了自身的宦海沉浮和其凄惨的人生结局。
嗟乎,读三国掉泪又替古人担忧一把。
说起刘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刘晔是刘秀的后代,也是三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并且曾多次给曹操出谋划策。但作为三朝元老的刘晔在的当时并不出名,甚至出场的机会还没有郭嘉多,但这是作者罗贯中的责任,毕竟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三国的。
曹操能够建立强大的曹魏,自然离不开他手下的谋士,而荀彧、郭嘉等谋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的郭嘉才华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但曹操账下的另一位谋士刘晔,其才能可以和郭嘉相媲美,并且曹操前期的重大战役都和刘晔有关。
刘晔和刘备同是汉室宗亲,他的才华从小就可以看出,东汉末年著名的评论家许劭称赞年少的刘晔是旷世之才,当时刘晔居住在扬州,当地豪强知道刘晔有才华,想让刘晔帮助其成就大业,但是刘晔拒绝不为所动,后来刘晔在一次鸿门宴中斩杀了豪强,刘晔收复了豪强的手下,但刘晔不愿拥兵自重,只是将这些人交给了好友刘勋。
在《三国演义》中郭嘉向曹操推荐了刘晔,当时曹操知道刘晔前来投奔时非常的高兴,曹操知道刘晔的才华,于是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会找刘晔商量,特别是曹操在寿春之时,山贼陈策带领上万人众,曹操让偏将前去讨伐,但是陈策居艰险要地而且易守难攻,曹军偏将许久没有攻下,曹操想要派众将前去讨伐,但却被刘晔制止并献计,曹操用了刘晔的计谋之后,果然平定了陈策。
曹操攻打张鲁时,刘晔当作主簿随军出征,当时张鲁派张卫前去迎战曹军,因为张卫居易守难攻之地,曹操命夏侯惇撤军,但是刘晔却认为此举不妥,刘晔认为此战可胜张卫,在刘晔的计策下,曹操下命夏侯惇继续进攻张卫,果然曹军大胜张卫,不久曹操率大军攻下了汉中,此战刘晔功不可没。
刘晔一直活到曹丕继位,当时年纪大的刘晔还数次向曹丕献策,期间刘晔曾预言刘备肯定会因为关羽而兴兵讨伐东吴,果然刘备和东吴在夷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可见刘晔的观点是对的,当时刘晔曾建议曹丕趁机攻打东吴,这样必定能战胜孙权,但曹丕拒绝了刘晔的建议,就这样曹丕错失了战胜孙权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