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称呼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不仅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这些国家里后赵、前燕、前秦都曾统一过北方,但是都很短暂,短暂的原因各不相同。
比如前燕,慕容鲜卑族,曾经很强大,从来不乏厉害人物,可惜这个家族有内讧传统,老是家族猜忌严重,内部互相排挤杀戮,最后被前秦所灭。前秦灭亡后,慕容鲜卑的实力不足以统治整个中国北部。
前秦苻坚确实雄才大略,可惜一意孤行,淝水之战,国力重创,再也无力统一北方,其余政权,都是偏安一隅,不成气候。
最后回到拓跋部,一个落后的拓跋部为什么能统一北方?我们就来梳理拓跋鲜卑的狂飙之路。
这个部落的强大到建国到最后统一北方,我们要重点讲讲六位人物。他们分别是拓跋力微、拓跋猗卢、 拓跋 什翼犍、 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接力经营。
先讲前三位开拓人物——拓跋力微、拓跋猗卢、 拓跋什翼犍
鲜卑拓跋部是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最初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拓跋部众喜欢剃掉头顶的部分头发,再把周边的头发编成小辫子垂下来,东汉称之为“索头鲜卑”,东汉时期占据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被东汉打败西迁,拓跋部趁机向南、向西迁移,逐步占领、消化了原来匈奴人的领地。到东汉桓灵二帝时拓跋部,已经生活在辽河西部地区,开始了游牧生活,此后他们沿着阴山山脉继续向西南迁徙,进入内蒙古南部地区。
三国时258年,拓跋力微担任大酋长,带着部落迁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举行祭天大会,统一了各部,又与曹魏通好,派长子沙漠汗住在洛阳,从此与曹魏“聘问交市,往来不绝”。魏晋为了笼络拓跋部,不时给予丰厚的赏赐,拓跋部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 他将鲜卑族从衰落带领到兴盛时期 。
据说拓跋力微活了100多岁,北魏建国后,追谥他为“神元皇帝”,庙号“始祖”。
拓跋力微死后拓跋部出现了短暂的动荡,最后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重新统一了拓跋部。猗卢将祖父的强权统治发扬光大,进一步集权。中原大乱,强大的拓跋部成了北方各派争取的对象, 猗卢支持西晋残余势力,和刘琨势力一起四处出击,多次出兵帮助西晋抗击刘聪、石勒,西晋在315年,封 猗卢 为代王。
猗卢时,拓跋社会在政治、经济上都进了一步。但他不断进行战争,征发频繁,又采取严刑峻法维持统治,遭到部民抵制。
他死后,拓跋部经过一段动乱之后,338年, 猗卢的侄孙什翼犍即代王位。什翼犍从小作为“质子”,在后赵襄国住了十年,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学会了汉族的政治话语和手腕。他对拓跋部的政治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这时拓跋部“始置百官,分掌众职”,任用汉人颁布法律,制定国家机构,国家机构逐步完备。经过一番作为后,拓跋部势力大涨。统治区域东到现在的辽宁,西到甘肃一带,南据阴山,北尽沙漠。
晋太元元年(376年),苻坚征服了拓跋部。什翼犍为其子寔君所杀,部落离散,余众被分为东西二部。苻坚任用匈奴铁弗部卫辰和刘库仁代为统治。
北魏的强大与统一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使前秦土崩瓦解。
386年什翼犍的嫡孙拓跋珪(道武帝)在各部酋长的拥戴下,在盛乐称王,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这时中国北方割据政权林立,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因此,北魏在其初期(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他们都是少年继位,积极作为,锐意进取,为生存和发展做了种种努力。
拓跋珪即位之初,北魏还很弱小,后来拓跋珪在盛乐和河套地区屯田,发展农业;任用汉人为谋士;对外称臣于后燕,以获取帮助,使北魏在大漠争雄中处于有利地位。拓跋珪联合后燕,先后攻降匈奴刘显、贺兰部、独孤部、契丹莫溪部、纥突部等部,击败高车、匈奴刘卫辰,获得了草原霸主地位。
不久,北魏因后燕强迫其献良马而与后燕反目。395年,北魏军在参合陂(山西大同市西)尽歼后燕军主力,397年,攻占后燕都城中山,398年拓跋珪正式称帝,北魏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拓跋嗣即位后,继续推进父皇的制度建设。他的功绩是打败了南方刘宋军队,占领了河南和山东等地,将南北的边界线推向淮北一带。拓跋嗣死后即位的拓跋焘只有16岁,和祖辈父辈一样又是少年继位。拓跋焘即位后把统一北方作为首要目标。
424年,太武帝拓跋焘,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制定了“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的治国大纲,并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北魏国力进一步增强。拓跋焘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步伐。
神䴥四年(431年),北魏夏灭西秦;同年,吐谷浑灭夏。太延二年(436年),魏灭北燕。太延五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
纵观拓跋部,他们几代人都是厉兵秣马,励精图治,政策灵活,实力弱时就屈服,比如对西晋,对后燕,实力强大就吞并其他国家。重用汉人,不断改革,终于使北魏一步步走向强大。拓跋部统一北方是历史的必然。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
自八王之乱始,中原便再一次进入了大乱世。公元304年刘渊宣布独立,自称“汉”,开始了“十六国”一百多年的混战,到公元439年北魏拓拔焘灭北凉结束一个时代。“十六国”是中国比较奇特的一个时代,往前说可以认为“晋”朝政权不稳埋下了祸根,往后说可以认为皇帝昏庸、藩王坐大。但这些只是片面的。
在这期间最有可能统一的应属苻坚的“前秦”,却由于王猛的去世使得政策没有延续,导致了最后的没落。
“北魏”的崛起和最后取得胜利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建国较晚(公元386年建国),所以成功避免了“十六国”前中期实力强大的各国之间的战争;二是军事策略运用得当,攻略河南富庶之地,平定北方边境之乱,统一华北成鼎足之势;三是政治手段符合军事目标,军事上的部分胜利后,“北魏”拓拔焘励精图治,一面增强国力,一面强武精兵,对百姓采取了宽容的多民族融合政策,这就大大减少了进军的阻碍。
所以,拓拔北魏的崛起有自身努力的因素,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