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起源……目前,有据可证的是---当今太极拳,始于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与杨露禅创编出后来流行的太极拳。
如果说太极拳的起源、源头......
河北永年的武禹襄杨露禅、赵堡陈清平与陈家沟陈长兴、蒋发、王宗岳、张三丰、唐朝许宣平、南北朝韩供月......?
武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十三势软手与山西洪洞通背拳、戚家拳与峨眉通背缠拳、武当太极十三式与“三世七”拳......
《王宗岳太极拳论》、《杨家老谱》、赵堡《太极秘术》、唐村《李氏家谱》、戚继光《纪效新书》宋书铭《宋谱》......
历史久远,难以寻觅。
太极拳,太极与拳术的融合,不知始于何人,分支传承自何人。初始可能是道家太极丹功的辅助炼形动作,之后转成了一种小型技能拳功。传入民间后,为便于实用实战,借鉴了其他拳法的技术,融合成一套拳法。
依照如今的信息及说法,可以做如下推测------
以前,世间没有太极拳,初始只是道家养生修炼的“太极丹功”。至元末明初,在武当山九年面壁的张三丰,将文始派陈抟与全真教丘处机 所传留的修真功法,融会贯通,形成了道家武当理论体系。
为了道士云游的防身之需,融合唐朝道家“三世七拳”、陈抟的“六合八法拳”、峨眉的“通背缠拳”等,结合太极丹功动作,编出了简单易学的“太极丹功拳”,即武当“太极十三式”,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十三组动作组成。
这时,只是个小型拳功,即可健身,又可养生,随缘而授。之后延伸出武当犹龙派太极拳;后来,有人将武当拳法带到了北京白云观,历代道长不断改编融合,成为白云观张三丰太极拳。
传闻,有个云游道士,将所学功法传授给了俗家弟子王宗岳(有争议,但定有一人,此处的姓名是个符号)。民间拳法以实用为先,于是,王宗岳将此小型拳功拓展成了一套拳法。
王宗岳将这套“太极丹功拳”,一脉传至山西的傅山(傅青主1607~1684),融合创编为傅山太极拳或绵山太极拳(子午太极拳);另一脉,传授给了蒋发,融合了千载寺太极宫的十三势软手,传授给了赵堡邢喜怀(1594—1674),赵堡太极拳自此始。
1639年,陈王廷(1612~1680)因考场闯祸,避难御寨山,与李际遇、蒋发结识,交流武艺,在御寨山留下画像(应在生前所画;入殓后或补画祭祀像,则会坐于厅椅)。清初1647年,李际遇因“王道士案”被杀,蒋发逃匿陈家沟,帮助陈王廷整理改编当地的少林拳术与通背拳术,1670年左右,统编为通背拳系。
那时,蒋发私下传留太极拳功一脉(与陈王廷同宗不同家)至陈长兴。陈长兴与赵堡拳师有交流,在传授杨露禅太极拳术之后,将所学融合陈家沟炮锤与长拳(通背缠拳),创编出最初的“新陈家拳”一路与二路拳。自此,陈氏太极拳始于陈长兴。
陈长兴忙于走镖,儿子陈耕耘只好从师陈有本。陈有本为了让陈耕耘很快练出功夫,改编了拳架,成为后来的陈氏太极拳风格。
陈青平将赵堡太极拳与陈家沟拳融编为“新赵堡拳”。
1852年,武禹襄去赵堡从师陈青平,拥《王宗岳太极拳论》,迅速能与杨露禅相匹敌。杨露禅让儿子杨班候拜师武禹襄。杨家与武家 共参《王宗岳太极拳论》,还拜访道家养生之士,制定出了“十三势架”,创编出当今的“太极拳”。
从此,世间“太极拳”之名,始于武禹襄、杨露禅。
吴全佑师从杨露禅,其儿子吴鉴泉又拜师当时的太极高手宋书铭,编创出独具风格的吴氏太极拳。1912年,武式太极拳传人郝为真传授孙禄堂,遂创出孙氏太极拳。
1909年——1919年,陈家沟陈鑫查书访武,花费十年时间,用易经解释陈家拳,编撰出《陈氏太极拳图说》。1928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出版《炮锤》一书,之后在流行的杨氏太极拳风格影响下,将炮锤加了柔化练法,形成了如今的陈式太极拳。
杨家太极拳传至杨澄浦,为了便于大众健身,将家传太极拳改编成适合大众练习的太极拳法,迅速得到大众喜欢。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太极拳申遗成功,这是件大事、也是喜事、更是好事,值得中华民族、太极爱好者、太极各门各派庆贺和珍惜。而在此时,太极拳发源地问题又被拿到网上争论,基本上是各唱各的调,难有综合的、客观的历史求证。缕清太极拳历史,必须了解太极拳形成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由近及远他们分别是翁同酥、杨露禅、武禹襄、陈长兴、陈青平、蒋发、陈王廷、戚继光、王宗岳、张三丰、周敦颐、尹喜、老子。认识了解这些关键人物后,我想大家心里就清楚明白了太极拳发展演变和创立的历史。
太极拳在产生发展及传承历史长河中,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以武演道,道人作为炼丹的导引术,并在道人之间单线传承和发展,武当山及张三丰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并在乡野宗族内传承和发展,陈家沟陈王廷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安身立命,并在皇宫大院内推广普及,河北广府杨露禅、武禹襄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是强身健体,并让天下人认识和传颂,清末民初民的翁同酥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是湖北武当山、河南陈家沟、还是河北广府,他们都是华夏宝地;无论是老子、周敦颐、张三丰、还是陈王廷、杨露禅、翁同酥,他们都是炎黄子孙;无论是长拳、炮拳、还是绵拳、太极拳,他们都是传统武术瑰宝。华夏大地每一个地方、炎黄子孙每一个人、传统武术每一个拳种,对太极拳产生、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既不能抹杀,也不能独吞,这才是国人、各门各派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