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家族在东汉末年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大族,两汉时期是门阀士族的形成期,到了东汉末年,存在几百年时间的大家族比比皆是,但是像袁绍这样出身四世三公的家族无疑是东汉末年的顶级家族。
士族是东汉时期政治上的常青树,无论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斗得多么激烈,士族一直存在于其中,虽然不能虽主角,但是足以影响天下的局势,汉灵帝去世之后,外戚何进杀了宦官蹇硕,并在袁绍的怂恿下,何进召董卓溪、丁原进京,胁迫太后同意杀尽所有宦官。
袁绍
这个馊主意是袁绍出的,最终的目的是挑起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火拼,让袁绍所代表的士族正式掌权,没有想到中间出了不按常理出牌的董卓,依靠武力控制了洛阳,这个曾经的袁氏门生董卓,居然不卖给袁家面子,在二元君主的现状下,董卓打破常规,挟制天子,控制朝政。
袁绍之所以能成为关东联军的盟主,根本原因只有两个:
一、袁绍的出身。
在那个只看出身不看能力的年代,出身好就等于拥有一张通往上流社会的门票,而袁绍的四世三公身份更是让袁绍拿到一张超级VIP门票,在当时的天下中,汝南袁家俨然是天下士族的领袖,不看别的,就是看出身,所以袁绍才能轻易当上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盟主。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二、袁绍的名声。
有出身并不等于有名声,名声是通过一个人的才能显示出来的,袁绍不到20岁就已经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同时袁绍又有孝名,为父母亲前后服丧六年,要知道两汉以孝治国,一般的士人什么也不干,只要有孝名,就能当官,就能举为孝廉,从此步入仕途。
此外,袁绍还有清高之名,曾经有一段时间袁绍隐居在洛阳,不应朝廷征辟,两汉很推崇这种拒绝做官的清高,越是清官,在士人之中名声越好,比如东汉的杨震,五十多岁才开始当官,在此之前就是拒绝朝廷的征辟,反而名声越来越大。
才能+孝名+清高,让袁绍成为士人中最有名声的人,再加上他的出身非常好,袁绍也因此成为当时士人中的佼佼者,所以当袁绍振臂一呼时,应者如云,当袁绍到北方发展时,不断地有士族名士投靠袁绍,这些人甚至逼着韩馥把冀州牧的位置让给袁绍,一方是巧舌如簧,另一方面的威逼有加,韩馥根本没有办法,又是袁氏故吏,只有把冀州让出来。
袁绍与袁术
韩馥不能反抗吗?
能反抗,但也是输,因为袁绍巨大的名声,很多中原士族和河北士族都是支持袁绍的,就算开战,韩馥也是输,横竖都是输,还不如把位置让出来,所以韩馥把冀州牧让给了袁绍。
所以,袁绍的成功是“成也士族”,因为他得到了当时士族的支持,毕竟当时的士族已经成为东汉末年地方上最大的政治势力,他们可以左右舆论、把控官场、选拔人才、藏匿人口、发展庄园经济,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而袁绍却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统一了河北四州,实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田丰与许攸
而袁绍的失败,同样来自”败也士族“,正因为投靠袁绍的士族太多了,不仅仅有河北士族,比如沮授、田丰、审配,还有中原士族,比如郭图、逢纪、许攸,这些投靠袁绍的士族之间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攻击,彼此内斗,而袁绍本人又没有调和矛盾与平息双方利益的手段,才让袁绍在最终与曹操争夺天下时失败,这是袁绍失败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沮授,原本掌握着袁绍手下的三军,郭图却嫉妒沮授,向袁绍打小报告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后来袁绍就剥夺了沮授的兵权,将兵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沮授、郭图、淳于琼三分分别率领,这就是内斗。沮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忠心袁绍的人,就这样被郭图等人分解了权力,最终也是袁绍失败的一个原因。
袁绍与曹操
另外,沮授是袁绍阵营第一个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人,这是个正确的战略,可是郭图和淳于琼认为不能迎立,结果袁绍正确的意见不听,偏偏听错误的意见,最终在战略上输给了曹操,这也是袁绍失败的一个原因,都是因为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内部斗争。
再比如说田丰,他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谋士,劝袁绍不要主动出兵攻击曹操,并向袁绍提出了三年疲惫曹操的战略建议,但是袁绍不听,由于田丰强行劝谏,还被袁绍关进大牢,袁绍官渡战败后,逢纪向袁绍进谗言说:田丰听说将军败退,拍手大笑,正为他预言正确而欢喜呢!于是袁绍马上就杀了田丰,这就是内部斗争。
除此之外,还有在拥立继承人上面,袁绍手下也分成两派,审配与逢纪拥立袁尚为主公,而郭图与辛则拥立袁谭为主公,两派大打出手,还没有等到曹操动手,自己就已经内部大乱,这说明了袁绍内部的政治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矛盾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
袁绍官渡大败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袁绍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许攸的投降,也不是曹操很能打,而是袁绍的内部斗争太过激烈,一个内部都不和的集团,如何能打败他的对手统一天下呢,所以袁绍的失败是:败也士族。
成也士族,败也士族,这就是袁绍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原因。
袁绍特别的疼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位好父亲。同时,袁绍性格多疑,对于招纳来的人才不能够知人善任,大多时候只是当作摆设而已。
袁绍打败公孙瓒,占领公孙瓒的城池之后,不是首先嘉奖有功将士而是分封儿子任城主,还豪言称:“每一个儿子都要拥有一座城池!”应该是这句话起了一定的寒心作用,为以后一些将士们的叛变制造了隐患。
董卓死后,汉献帝被董卓部下郭汜挟持时,有位谋士建议袁绍接回汉献帝,袁绍不当一回事。在曹操接走汉献帝之后,袁绍见众诸侯对汉献帝与曹操俯首称臣,悔之晚矣!
曹操去攻打徐州刘备时,将士们几乎全部被曹操带走,他的后防已经空虚。有谋士建议袁绍派兵攻打曹操大本营,袁绍拒绝了这个建议,借口是他的小儿子生病了,暂时不宜出兵,错失了一次大好的击败曹操的机会。为以后曹操击溃袁绍埋下了伏笔。
官渡之战是袁绍彻底走向失败的分水岭。
颜良文丑两位大将的死亡对于袁绍的打击非常之大。颜良死于关羽之手;文丑武艺高强但是他的性子急躁不能够独当一面,袁绍不听谋士的规劝执意派文丑率军出征,死于沙场。以至于官渡之战时,袁绍急于求成,不肯以优势取胜,兵多粮多败给了兵少粮少的曹操。当时曹操的兵力一万人都不到,还饥病交加,袁绍几十万大军稍微拖一拖,曹操就撑不住了,但是袁绍一意孤行,不肯以逸待劳,非要正面厮杀打败曹操,结果呢?自然是如历史记载一般,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袁绍如此的不信任手下谋士,仅凭自己的短视思维行动,如何胜得过集思广益的曹操呢?
谢谢您的邀请,以前好像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