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在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安史之乱爆发后,若无郭子仪的力挽狂澜,恐唐朝再难复苏了。这其实是传奇小说带给人们的影响,有些夸大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但也不可否认,郭子仪确实是唐朝抗叛的第一功臣。
郭子仪的名与字是一样的,都叫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是标准的军人,通过武举考试而步入军界。他统兵有方,作战有功,不时升迁,到天宝末安史之乱爆发,已任朔方(驻地灵武,今宁夏灵武西)节度使。
一、肃宗时期的郭子仪
他转战河东(今山西)一带,攻城略地,在官军纷纷败退之际,独自撑起了一片天地。然后,他和他所推荐的李光弼合作,兵进常山(今河北正定),通过九门之战,大破叛军史思明部,掀起了河北抗叛的大浪潮。
为减轻镇守潼关的哥舒翰的压力,郭子仪提出北取范阳,直捣叛军老巢,打烂叛军的根本。然未待唐玄宗做出批示,潼关已经陷落,朝廷向巴蜀流亡。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灵武是朔方军的治所,由此他将屡战屡胜的郭子仪视为了他的长城。他急调郭子仪回灵武,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宰相,仍领朔方节度使。在另一宰相房琯率军和叛军相战大败后,朔方军更成了唐肃宗身边惟一能倚重的军队。
郭子仪根据唐肃宗急欲收复二京的政治规划,将河东作为首要的战略要地来考虑。因其东征可图洛阳,西行可取长安,占得此地,等于洞开了二京的门户,他先在河东设下内应,然后,自己率军拿下冯翊(今陕西大荔),隔黄河威胁河东。河东内应奋起,大杀叛军,叛军守将崔乾祐弃城而走。郭子仪渡河追击乘胜取得了河东。随之,他击败叛军安守忠部,夺得永丰仓,打通了关中与陕地。
外围扫清,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会合其他部队以及回纥等军,先西进攻克长安,再东征夺回洛阳,为唐朝收复了二京。
在迎接郭子仪的仪式上,唐肃宗感激地对他说:“这虽是我的家国,但实由卿再造!”
郭子仪对唐朝有再造之功,由此获得了殊荣,但也由此功高震主,使唐肃宗对他有了提防之心。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肃宗调集各路大军围讨镇守邺城(今河南安阳)的安庆绪。参加会战的将领中有九个节度使,其中以郭子仪与李光弼名望最高。
然唐肃宗出于对他们的防范,却不设主帅,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整个战局。在唐军的猛攻下,邺城危在旦夕,然终因缺乏统一指挥,而功亏一篑。
次年,唐各路联军再与史思明大战。大战之间,忽起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以致难辨敌我,由此双方均遭惨重损失。
郭子仪率部向河阳(今河南孟县)撤退,以确保洛阳安全。为推卸战败的责任,鱼朝恩竟向唐肃宗汇报,说是郭子仪作战不力。唐肃宗不辨曲直,召郭子仪回京,免了他的军职,让他在家赋闲。
然时属多事之秋,党项等羌人在长安以西地区不断挑出事端,京师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不敢用郭子仪的唐肃宗,却想出了个法子,让威震天下的郭子仪空顶那地区邠宁、鄜坊二节度使的名头,以震慑党项,但人仍留在长安。
直到朔方军发生以拥护郭子仪为名义的兵变,唐肃宗不得已,才封了郭子仪汾阳王的爵位,让他以副元帅的身份,进驻发生兵变的绛州(今山西新绛)。郭子仪秉公处置了组织兵变的将领,同时解决了激发兵变的事由——军饷问题。
二、代宗时期的郭子仪
唐代宗登位,郭子仪再一次遭到了猜忌,被解除兵权,调回长安。不久、安史之乱结束了,而吐蕃却以强劲之势,一路向长安攻来。此时,唐代宗才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仪。然为时已晚,几乎没有什么装备和军队的郭子仪,难以抵挡二十万吐蕃大军的进攻,眼看长安陷落。
可久经沙场的郭子仪却沉着应对,组织散兵游勇,用疑兵之计击退吐蕃,收复了长安。这是郭子仪第二次收复长安,回到长安的唐代宗,惭愧地对他说:“用卿不早,以致落入这般地步。”
郭子仪年事渐高,然在仆固怀恩联结吐蕃、回纥侵犯唐朝时,他还是显示了宝刀不老的威力。
仆固怀恩是员名将,在安史之乱中曾有大功于朝廷。渔阳战火熄灭后,他统朔方兵驻扎在汾州(今山西汾阳)。时朝廷衰弱,很是忌惮有大功者。仆固怀恩看得心寒,由此渐渐拥兵自重,暗与回纥联络,以为后盾。
这本是仆固怀恩自保后路的做法,但事实上却产生了与朝廷二心的后果。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向唐代宗上了一道密本,说他勾结回纥有谋反的企图。得知消息的仆固怀恩,从此再也不敢入京。
无论仆固怀恩是否真的想反,起码唐代宗容不得他这一系列的行径,由此朝廷展开了对付他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仆固怀恩是郭子仪的旧部,若让郭子仪前去接管朔方军,仆固怀恩便将无所作为。
郭子仪奉命上路。然未等郭子仪到达,为摆脱绝境的仆固怀恩彻底亮出了反旗,发兵进攻太原。可他不仅没拿下太原,反遭到惨败,率残部逃往灵州(今宁夏灵武)。他干脆联结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刺等三十万众,大举向长安杀来。
尽管唐代宗已布置了阻击防线,然因实力对比过于悬殊,长安仍危在旦夕。在汾州妥善处置了朔方军的郭子仪,远程赶来。
他借着自已巨大的威望,孤身进入回纥阵营,晓以大义,喻以利害,离间了回纥和吐蕃的关系。随后,反化回纥为盟军,又趁仆固怀恩暴病而死之机,大破吐蕃兵,粉碎了联军的进攻,成功地保卫了长安。
郭子仪的结局是圆满的,满门封王封侯,贵同皇室,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在唐德宗朝寿终正寝。
郭子仪与许多功臣一样,曾多次遭到君主的猜忌、冷落、摈弃,可他始终不为所动,随遇而安,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而当国家、民族朝廷需要他时,他会不存任何芥蒂地出来效力。
由此,化释了君主的疑心、同僚的嫉妒,成了历史上罕见的能保善局的大功臣。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郭子仪历经七朝不倒,被称为唐朝中兴之臣,说他扭转唐朝乾坤,笔者认为这不夸张,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他也称得上这一评价。
首先,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参与了攻克河北诸郡的战争,他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等,这些战役对唐朝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安史之乱之后,郭子仪又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谋,退却了吐蕃,曾两次收复长安,并且说服回纥,再此击败吐蕃。后来,他又凭借自己的威望击败叛将,将河东平定。此人戎马一生,有着赫赫功勋。
历史对郭子仪的评价是“再造王室,勋高一代”,还说他是“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这样的功劳,历代武将并不多见。此人一生的成功,还在于政治上的厉害之处,他在朝中处理政务,能够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来观察、思考问题,有着文武、忠智的卓越品质,所以他才在那个乱世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当然,说到郭子仪一生做人的成功,我们用实例或许能够更好的证明。
鱼朝恩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擅权宦官,在郭子仪远征吐蕃的时候,鱼朝恩感觉郭子仪威胁到了自己,于是鱼朝恩命人去挖郭子仪的祖坟。
其实,鱼朝恩这样的举动就是逼迫郭子仪造反,当时很多大臣也认为郭子仪会造反。后来郭子仪面见唐代宗的时候,唐代宗告诉郭子仪,鱼朝恩怀疑他造反,而郭子仪却对代宗说,我长期带兵打仗,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坟墓,别人挖我家祖坟,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并不是鱼朝恩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为此事宴请郭子仪,此时郭子仪的好朋友元载告诉他,鱼朝恩会对你不利,应该多带些随从护卫,郭子仪没有听从元载的建议,只带了自家的书童前去赴宴了。
对郭子仪的这一举动,鱼朝恩非常意外:“你为什么就带这么点人呢,真不怕我害你吗?”郭子仪然后把他给皇帝说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感动的泪流满面。
从这件事我们能够看出,郭子仪无论是和皇帝相处,还是和奸臣处事,他都实话实说,而且能够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这样的高情商之人,这样能够把控各种局面的人,怎能不成功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