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易离,根难移。30年后,村里年长的老人都会相继离世,而剩下的也是多是生面孔,这样的农村老家是否会值得回去呢?当30年后回到那个生养我们的老家农村,估计也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吧。如今农村大多数外出打工,一年也就回家一两次,有些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平时老家的房子也没什么人居住,有些人甚至过年回来拜个年就走了,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并不是少数。但是再过30年,村里那些认识的大爷大娘基本上可以肯定已经不在人世,而父母那辈人都尘归尘土归土了,周围人也都不认识。自己再回到家乡,确实周围的人全是生面孔。而此时家中除了宅基地上的老房子,其他的真的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还会回去吗?我的答案是,会的,会回去的。农村人讲究落叶归根,30年后或许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但父母的坟墓尚在生养我的农村土地上,家中老屋虽然少有人住,那一砖一瓦,每一件家具,却都沉淀着我的成长,我的欢乐,我的童年,我的记忆。而且人有一个特点,越是年纪大,越是乡愁重,这种对家的怀念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哪怕你年长了,很多记忆都想不起来了,村里的成长,老屋的物件却无法遗忘。
还有就是中国人讲究个“落叶归根”!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对于家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说不清道不明,与自己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无关,反正好像总有一股力量在催促着自己回去,年龄越大这种感觉越强烈。回去之后,就是为了看看、瞅瞅,好像也没有什么要做的事情,但这样心里却踏实了,好像了却一个愿望似的。
三十年后村里可能的景象:1、老家的村子可能没多少人了,其实想起来挺悲哀的,那时各家各户都是人,鸡犬相闻,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人烟稀少。目前老家的村子人也不算太多,大多是老人和留下来的孩子,当然也有少数务农的农民。在这三十年间,留守的儿童会进城念书、工作、安家,现在的这些留守老人基本上已作古,而现在的务农者则会慢慢扛不动锄头,成了孤独的留守老人。2、仍会有不少人回到既陌生又熟悉的农村老家。三十年后,年长的熟面孔相继去世,而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也步入老年人行列了。人一老,就会更加怀旧、思乡,一部分人会陆续回到农村,一部分则会在城里帮儿女带孩子。另外,有部分老家没房子的即便想回也回不了。
三十年以后,我们所认识的大爷大娘也不见得都不在了,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就真的都不在了。我的答案也是:会回去!为什么呢?1.亲人朋友可能不在了,但是乡音乡愁乡情改不了。虽然常年在外,但是对故乡的思念不仅局限于人,而且还有事物,每年清明祭拜,无论如何都是要回去的。等自己百年之后,也是会选择落叶归根,埋葬在生我养我的土地。2.年轻在外赚钱养家,年老回乡养老。我一直的想法就是,等自己老了,退休了,一定会带着亲人回到家乡,不和子女一次住,自己种种地,养养鸡,安度晚年。3.这代亲不在了,还有下代亲,亲上亲走三代。虽然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大爷大妈可能不在了,但是他们的子女还在,这种关系是拜托不掉的,加之我在同辈中是小的,和我同龄的都是我的晚辈,所以多年之后回乡,还有一批儿时的熟人在。
离乡近20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 , 村子-镇上-县里-外省,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每年回去两三次,每次呆两天左右。老家村子早已物是人非,多数房子都逐渐换成了一栋栋的楼房,还有好些土坯房早已垮塌,原址处还能看到残垣断壁。村子不大,好多人都能见到,20岁以下的基本不认识,但看面相大概知道是哪家的。村里人几乎都能和睦相处,特别是那帮从小玩泥巴长大的发小,每每见到都特别亲切,相互叫着来喝酒了,谈的大部分是各家农产品售价之类的话题,相互交流经验,我时不时抬起酒杯敬他们一口,叉话不多,也不光为了吃,就是喜欢那种气氛。慢慢的岁数大了总想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因为那儿有我难以忘怀的乡音、乡情,乡事!除了几个认识的老者之外,那些孩子一个都不认识了,只能从老人们的口中和他们稚嫩的脸庞中依稀看出是谁家的孩子,毕竟他们或多或少遗传了父母的相貌。所以说,不消三十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也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现在回到村里,别说后来出生的孩子,就连那时在村里见过的几岁孩童也长大成小伙子了,依稀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似乎没听过我。如此。一年又一年,当年看着自己长大还算彼此认识的长辈一个个的逐渐凋零,而比自己小的新生代晚辈又无缘结识。
我是80后,从小生长在农村,特别心疼爸爸他们那一代,也就是5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小时候为了能跳出农门,爸爸告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走出去,现在出来快20年了,还是经常想起小时候的一幕幕,仿佛发生在上个世纪一样。现在回去,老家人都很少了,以前诺大的村子现在只有几家人,到处都是一派衰败的景象,以前村民能为了一块地争的面红耳赤,现在到处是大片的荒地没人种,以前为了一只家禽大打出手,现在静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以前生机勃勃的小村庄现在已被时代的洪流冲刷无几,可能在过几十年会彻底消失,虽然小时候很苦,但是看到这些衰败还是很感慨,曾经艰苦的岁月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那些岁月也凝聚了父母对我的爱。总之,对我的故乡,再过30年,或许家中熟悉的面孔都已经不在人世,但我依然会选择每年都回去至少一次,不会常住却会因为抚摸到老屋的砖石勾起无尽的回忆,一直到自己走不动为止。
背井离乡终是客,但求黄土埋故人。
城市再好,冰冷的钢铁森林里,我们终是游人和过客。能安放灵魂的,还是家乡那一方故土。落叶归根,抚慰的是自己的心灵!讲究的是那种淡泊和从容。心安静了,便不会顾及那么多。作为出生农村、长在农村,外出求学工作的我来说,认识谁,谁认识,不重要了。其实从身边这个例子也能够看出来,年轻的时候也许会想着远离农村,到城市里寻求更好的生活,但是等到一把年纪的时候却想着回去,即使村里面认识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但是这里毕竟是自己生长的地方,那种感情是无法磨灭的,落叶归根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吧。我们每个人,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玩伴都会老去,有时候很难去考虑这些亲人离开之后会怎样。想到这,不免有些伤怀。人们之所以喜欢经常回老家,是因为老家有牵挂,那里有父母亲朋好友、有熟悉的味道、有熟悉的环境等。这也是每年春运都爆满的原因。30年之后,自己也老了,年少时读不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许30年后再读就真的懂了。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但对有的人来说,现实就是现实,回去不回去都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了,回去了是客,不回去是过客。不是说村里认识的大爷大娘们去世,周围的人不认识了,就不回去了。而是,每个人,都要顾自己的小家。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经有了稳定的关系,很忙,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车贷,我没事儿,回老家干吗?回一趟,就是万儿八千的开支,想一想,还是算了吧。但什么时候回呢,很残酷,就是亲戚长辈中,有人去世的时候,回去一趟,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把丧事办了。其他事情,再大,也不可能回了,只是礼数到了,就行了。还有就是现在村里的邻里关系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语,小时候大家都是你来我往,串个门子,唠唠家常,一起打麻将,夏天在门口的树下荫凉聊天。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生活的压力太大了。走动也很少了。亲戚关系都不如以前,过的好了,被人说闲话,过的不好被人说闲话。如果一个大龄青年没有结婚在农村,出门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就是怎么还不结婚。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农村现在不是以前淳朴的农村。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县城买房市里买房。留守农村的父母们,省吃俭用,还要补贴孩子。如果父母不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可能也不会回农村,所以,回去不回去都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了。
分享一个前几天在网上看看到的事儿,摘抄原文如下:
其实,不必再过30年。即使现在,我们也很少回老家了。因为我家里没有男孩,只有我和我姐。所以一直被周围邻居看不起,说是“绝户头”。而父亲,也经常被人欺负,比如,邻居家盖房子的时候,会往我们家的宅子多占一些,地里的菜,经常莫名的被人偷走。家里养的鸡,跑出去一天会少一只。。。。。。。
但是——因为父亲没有兄弟,只有他自己一个男孩,所以在村里总觉得没有地位,有时候遇到被欺负也不敢吭声的。后来,大姐出去打工,十多年过去,已经小有成就。现在省会城市买了房子车子,嫁了人,几乎不回来了。而我,也有了体面的工作,虽说是在小县城,但车房都有,家庭幸福。我们姐妹合伙给父母买了房。父母在城市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但足够他们老两口生活用,奶奶去世,爷爷跟着父母,父亲没有别的兄弟姐妹,老家没有人了。所以现在一年不回去一次。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没有亲人,农村那个土屋,还是算了。有时候,农村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势力。尤其是前些年,兄弟多的,在农村就是一霸。而兄弟少的家庭。,往往就是受气的
老家是根!老家是儿时的记忆;老家是成长的岁月;老家是日思夜盼的情怀。那是人生成长史上不可磨灭的最最浓重的一笔,是每个人一生都割不断的乡情!无论游子身在何方,他都会把眷恋家乡的感情深深埋在心底。诸位没听说过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就是浓浓乡情外露的写照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怀念家乡的这种感情会与日俱增,君不见自然界中的“落叶归根”吗?人类同样也是自然母亲的孩子,逃不出这种眷恋的规律,年老了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再尝尝家乡的饭,喝口家乡的水,哼曲家乡的小调,找几个儿时的小伙伴聊聊昔日的趣人趣事,那是多么欣慰的享受啊!不过由于时过境迁,会有很多的人和事不随人愿,有些人可能会实现这个梦想,圆了回乡养老的梦,有些人可能带着这个梦,永远留在他乡异地。
但无论你是否能回家乡养老,思念家乡的情怀却是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的、躺在每个人的血液里的。并且这种情怀,会一直陪伴他走向另一个世界!这是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