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能在历史上排上号的盗墓贼,可追溯到春秋末期伍子胥,盗墓不为钱财,掘楚平王之墓后,鞭尸三百,可谓最狠毒的盗墓贼;
三国时期,曹操设置“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二职,把盗墓专业化,可谓最专业的盗墓贼;
及至民国乱世,孙殿英派部队包围清东陵,用炸药发掘地宫,可谓最现代的盗墓贼。
但论起发掘之广泛,气焰之嚣张,影响之不可逆,上边三位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考古界和文史界公认的破坏之王,危害之王——五代时期的温韬。
理由有三:
其一,发掘广泛: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唐朝诸帝的12座陵寝被先后发掘。(并非网传17座——惠陵遭盗,泰陵可能被盗,桥陵、景陵、光陵幸免于难。其他唐陵中乾陵未盗; 庄陵、温陵尚未见被盗资料, 可定为未盗; 其余唐陵不同程度被盗。)
其二,气焰嚣张:与其他盗墓贼月黑风高作梁上君子不同,温韬盗陵时率领众兵,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在当时,破坏帝陵属犯上作乱的十恶不赦之罪,对保护帝陵不力的渎职者也给予严厉处分。但温韬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陵,并将所盗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
其三,影响不可逆:温韬不通文墨,陪葬的一应金银珠宝收入囊中后把许多珍贵的名家纸墨毁坏殆尽。史学界推测,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代表的人类文化瑰宝,真迹至今不再出现,极有可能就是让温韬给破坏了。
温韬,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年青时聚众为盗。
后冒改姓名李彦韬投靠唐末地方藩镇李茂贞,被任命为耀州节度使,创建义胜军。
梁太祖朱温围困李茂贞于凤翔,温韬投降后梁,后梁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军为静胜军,温韬为节度使,他复改回温姓,取名温昭图。
在做地方藩镇的七年间, 温韬率领手下对境内及周围地区的唐代帝王陵墓大肆挖掘,盗取墓中宝物。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陵的昭陵被掘开后,从墓中石函铁匣内获取了大量前代名家纸墨,尤其是钟繇(三国时期人物,王羲之潜心研究其书法)和王羲之(极有可能是《兰亭集序》)的作品,悉数被温韬所得。
唐庄宗李存勖灭梁,温韬通过贿赂庄宗皇后获得枕边风支持,以许州节度使的身份归顺后唐,庄宗厚待温韬,并赐温韬姓名李绍冲。
兵部尚书郭崇韬说:“温韬是个盗墓贼,罪不可赦!”庄宗说:“已宽幸于他,不可失信(杀他)。”但还是把温韬遣返回了地方。
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把温韬勒令归田,第二年,流放于德州,赐死。
评价:
纵观温韬的一生,先后投靠三主,四次更名,比吕布有过之而无不及。首鼠两端的做派让他能在五代乱世中割据一方;胆大泼天的性格让他在盗掘帝陵时富甲天下,但这也恰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先叛梁后叛唐,“有奶便是娘”;掘皇陵发帝丘只为中饱私囊。
温韬连枕边人皇后都能通天贿赂,皇帝何尝不明白,公忠体国是他,明日叛国作乱亦是他。
非常之时,海纳百川,难免泥沙俱下;承平之日,卧榻之侧,不杀温韬,难以安枕。
至于对文物和文化的破坏,温韬千古罪人已盖棺定论,不会流芳千古,只能遗臭万年。
在“遗臭万年”这一点上,温韬无疑是成功的。
温韬-历史上危害最大,最没有职业道德的盗墓贼。
温韬是五代时梁国人,据说出生时时刚好有匪星殒落在昭陵所在地区的嵯峨山,迷信者遂传将给唐皇陵带来一场灾难的人物出世了。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趁战乱,在这一时间内动手掘掉的。
说他是危害最大的盗墓贼,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1、盗墓数量之多,在他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唐朝诸帝的18个陵寝竟然被他一一光顾,只剩下乾陵。温韬也曾组织大队人马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不解其中缘由,但他也是心有余悸,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
2、温韬给中国帝王陵墓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让其给毁了,所以史学界、考古界都认定温韬是中国历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据说他在挖唐太宗的皇陵时,发现了很多的名贵字画,但是温韬这个人一个大字不识,他挑的那些字画都是些不值钱的,但是值钱的却被他给破坏了,当时王羲之的真迹《兰亭集序》很有可能就在唐太宗的墓中,但是在温韬的文物名单中却不见这幅作品,希望这部真迹至今还保存完好,放在武则天的乾陵内。
说他没有职业道德,是因为温韬盗墓从来都不避讳人,公然大白天的就带着军队的人挖墓,这也让老百姓对他十分痛恨,因为在古代,挖人家的坟就是非常无耻的行为,但是温韬不管那些,利用战事为借口公然挖皇陵。他以手中的“冥器”为敲门砖,不断地改换门庭,以求获得更大的权柄和官职。种种行径让人所不齿。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