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号《姑妄言》的作者来回答。
答案是肯定的,不存在。
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李元霸是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的第四子,大隋第一条好汉,手使一对800斤的雷鼓瓮金锤,打遍天下无敌手,曾笑称“天下英雄,没人能挡我半锤”,瓦岗寨打得群雄束手,四明山打得各路反王没脾气,关于他的情节令人热血沸腾,心生敬仰。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却并没有李元霸这个人。李渊还真有个儿子名叫李玄霸,名字跟李元霸差不多,不过早早夭折了,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战场上。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号人物,姑妄言认为,是作者笔下的那种战争模式的产物。
这两部书的作者并不真正了解古代战争。在作者的笔下,战争变成异常简单,如同儿戏。书中描述的战争很少考虑到军队的装备装备水平、物资后勤等情况,而是排开阵角,大将出马,互叫“来将通名”,然后报名单挑,败了或死了,就再上一个,轮番上阵挑,直到有一方承受不了,赢的一方乘胜攻击,另一方立刻完败。以至于出现了罗成独力擒拿五王的桥段,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按照这种战争模式,武力值强悍的大将就成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定海神针,李元霸就是这样被催生出来的,是此类武将中的极至,定海神针中的战斗机。
实话实说,这种描写是有一定根据的,如果您仔细打听,就会发现身边就有这种天生神力的人。笔者就曾亲身经历过两起。
第一起,是个刚毕业的学生,西北人,饭量是正常学生的三到四倍,跟他一起吃饭,永远不用担心剩饭剩菜,不论多少,一概扫光。他的力气大到惊人。有一次他们在宿开玩笑打闹,四五个男生也摁不住他一个。他胳膊轻轻一挥,轻轻松松就把人推出老远。
笔者还见过一个搬运工人。当时他们正往卡车上装铁制的阀门,一个二百多斤。因为要装车,还得搭跳板,很费力。别人是两人抬一个,而他却一人拿两个,俩儿胳肢窝儿一边夹一个,轻轻松松踏着跳板上了车,震惊得笔者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
这样的人如果穿上铠甲,给予足够的训练,再配上趁手的兵器,优良的战马,在冷兵器战争中,以一敌十完全可以全歼,如果以一敌百,击溃应该不是难事。
但强到李元霸那样就有点不像话了,好在是小说,是演义,看着热闹过瘾就可以了,艺术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不谁还看呐。
真正的战争,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残酷的,也是充满了智慧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军队的装备、数量、士气、后勤,交战的时机、将领性格、交战场的地形,甚至交战时的季节、天气、风向、军阵朝向、军服的色彩都在考虑范围之内,真可谓事无巨细,一丝一毫也轻视不得。
如果有一点考虑不周,就会出现“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可能。
《史记》上曾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汹汹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很明显,项羽的战争观就是前者,而刘邦则属于后者。
这两种战争观孰优孰劣,看一看楚汉战争的结局,不难知晓。
本文由头条号《姑妄言》原创撰写,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感答!
李元霸,闻名与小说《说唐》及后续诸多评书讲词。言其为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是金翅大鹏鸟转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力,胯下马万里烟云兽 使一对擂鼓瓮金锤,无人能敌。
在历史上,是有一个真实的李元霸存在的。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名玄霸。后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更为元霸。
此李元霸,早夭,因而在史书中并未有多少记载。
而小说与评书中李元霸的形象,则多取自于正史中李渊的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及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名将李存孝。
李元吉,名劼,小字三胡。其人猜鸷骄侈,出生时因长相丑陋,母窦皇后厌恶,命人遗弃,由侍女带回密养。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拜后唐太祖李克用为义父,更名为李存孝。是其诸多义子之一,为‘十三太保’之首。演义、小说中的杨林,就多有李克用的影子。
史书中的李存孝,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败绩。力大无比,天下无敌,被拿来与‘西楚霸王’项羽相媲美,有着‘将不过李,王不过霸’之美誉。野史中有其一十八骑取长安的传说。
‘恨天无把,恨地无环’一说,最早也多见于李存孝的演义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