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每一场皇位争夺战,都是极为血腥和悲惨的。
玄武门之变,肯定是为了争夺皇位而引起的。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许多人责怪李世民过于残忍,杀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话说过来,假如这场政治斗争,胜利者是太子党这一方,而李世民不幸失败被杀。李建成绝对不会那么仁慈,放过李世民的儿子。同样,为了不给子孙后代留下祸患,李建成同样杀光李世民的儿子。
所以,皇位之争没有亲情可言,有的只是政治利益。
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天策府那些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将遭到清洗和杀害。也就不会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说,和门神之说。
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就不会出现李治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不会有真正做过皇帝的女人。也不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假如玄武门之变的胜方是太子党,皇位之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严重低估了李元吉这个人,他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他同样也在觊觎皇位。他和太子李建成的有一条思维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想单独整死李世民,力量不足,能力不够。只有两人联合起来,整死李世民才有胜算。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最终都不能如愿。
假如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侥幸杀死了李世民,他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可以顺顺当当地做上皇帝。也许,在玄武门之变后,又一场政治斗争即将开始。李元吉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李建成坐上皇位,他也一定要与大哥一争高低。谁心狠,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假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我们也不去擅自推测,下一场皇位争夺战,谁是笑到最后的人。总之,唐朝宫廷免不了一场血腥和残忍的政治角逐。
本人认为,历史选择李世民是对的。他在位二十三年,对内政治清明,知人善任,搞好民族团结;对外善于用兵,征服了周边国家,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那可是世界共主,无尚荣光。
李世民,历史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是历代帝王的典范。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繁荣的基础。他把一个开放、包容和繁荣的唐朝,展现给世界。
隋朝晚期,隋炀帝残暴恣睢,百姓苦不堪言,全国各地暴乱频发,而朝廷无力回天之际,门阀世族相继对抗朝廷,以获取利益。这些门阀世族拥有着不亚于朝廷的武装力量,兼之他们对朝廷的优势和弱点比较了解,所以他们敢于对抗而不惧朝廷。最终李家以绝对的力量和百姓的拥戴顺利从各世族门阀中脱颖而出,灭隋建唐。这新一王朝的建立离不了李世民的付出。
李世民在对抗隋朝时,立下汗马功劳。他聪明果敢,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和骑射,并在灭隋建唐的过程中,鼓动李渊反隋从晋阳起义,多次跟随李渊出战,手下更是集结了一批能人志士,武将谋臣。在这些实战中,他不仅能获取李渊的指点迷津,更能快速从战争中得到吸收和失败的教训。作为三军统帅,李世民能观察敌情、制定战术、发挥指挥才能,且李世民擅长鼓舞士气,能听人劝谏,从不俯视任何人,获得身边人的支持和忠心。
而与李世民相反,作为兄长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就逊色许多。中国古代向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重,李建成在身份地位上天然占据优势,李元吉作为家庭的幺子,自是备受宠爱,李世民在这方面就不具优势。李建成在反隋时期,主要坐镇后方,虽率军与刘黑闼等作战,这也也只是少数时候,这导致军中只闻李世民而不听闻李建成,况且历史记载李建成昏庸无能,性情不定。李元吉和李世民相比,年幼五岁,当李世民在北方与突厥人作战、起义军作战时,李元吉在其大哥李建成的庇护下。自晋阳失败后,他的随军作战,如果不是跟着李建成,那么就是在李世民的保护伞下,有这样的“温室”,注定李元吉不能像李世民那样骁勇善战。然而要论近身作战,李世民与李建成都不是其对手,因为他酷爱打仗,性格残忍暴烈。
那么在玄武政变中,如果死亡的是李世民,那么很大可能唐朝会成为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朝代了。要知道李世民的能力和拥戴者都远胜于李建成兄弟俩,李建成虽有李渊的偏爱,但是李家尚武,唐朝是以武力推翻隋朝,军中的力量大部分倾向于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况且,李世民手下能人异士居多,又深得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恐怕是其父李渊也及不上。假如李世民身死,作为“叛乱者”的李世民支持者的下场如何,应是不用明说而心知肚明的。这部分人为不步隋朝的后路,再经历暴政和动乱,也为了不背上弑杀太子的罪名,那么他们就会继续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留下李渊,但他们与李渊之间已有杀子之仇,为杜绝隐患,李渊可能也会被杀死,由此李家灭亡。李世民身死,那么将会没有后面的盛世唐朝,更不会有贞观之治的盛景,百姓再度经历战乱也未可知。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