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在战国后期,七国的综合实力排名考虑因素中,军事实力起到了决定性影响。战国四大名将代表着战国后期实战对决中的最高军事水平,也几乎可以代表秦国和赵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实力。虽然楚国也有过辉煌,但其就是因为没有“可堪大用”的军事将领,再加上继任楚国君主的“英明领导”才会逐步走向了没落,直至灭亡。
就具体战场功勋和四位将领对各自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来看,他们被称为“名将”实至名归,但他们四人中,也只有一个赵翦得以善终,其余三将: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李牧,被赵幽缪王处死;廉颇,结局还算比较幸运,却也在赵悼襄王的打压下,郁郁不得志,老死楚地。
究其原因,就只有一点:那就是“功高盖主”以后是选择“急流勇退”还是等着“兔死狗烹”的职场抉择问题。
“杀神”白起: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他为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来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功高盖主”来评价,就当时秦国的政局来看,白起想要推翻秦国统治,自立为王也不是没有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功勋之下,秦昭王对其不得不有所防范,更重要的是他在建立巨大功勋以后,有点恃权而骄的意思,不把朝臣放在眼中,甚至连百官之首的宰相范雎也给深深得罪。在白起的“功高盖主”下,在大将和宰相的二选一下,秦昭王赐死白起,也在情理之中。
廉颇:这个在小学时期就被我们熟知的“负荆请罪”的赵国大将,其在战国时期的具体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公元前283年,赵国伐齐的战争中,率兵出征,取得大胜,夺取了赵齐两国之间争夺了好多年的阳晋。
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
燕国伐赵之役中,廉颇率军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燕国从此不再嚣张。
但是这个为赵国建立巨大功勋的老将,能够好蔺相如发生矛盾以后,负荆请罪并不代表他对所有人都如此客气。在当时,一度有着“廉颇在,赵国才在”的说法,说明廉颇对于赵国的巨大作用和“守护神”的地位。如此地位远超赵国国君的威望影响,能够理解和认可廉颇的作用和存在价值的赵孝成王对其颇为尊敬,而且对其一直倍加信任,但在赵悼襄王继位后,廉颇无疑就是对其王权的巨大威胁。所以,他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兵权。
就廉颇的火爆脾气和地位威望而言,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情况,他竟然带兵攻打取代自己掌管兵权乐乘,一个小小的乐乘哪能是廉颇的对手,战败后逃走。廉颇自知闯下大祸以后,也只能逃离赵国,投奔梁国而去。
自此以后,赵国虽然原谅了廉颇,但因“廉颇老矣”并未对其重用。郁郁寡欢的廉颇虽然后来被楚国慕名请去,却也未得重用,却抑郁而终,死在了异国他乡。
李牧:因为李牧的存在,让秦国数十年不能越境侵犯赵国;也因为李牧的存在,赵国才得以安稳存在。李牧将军事指挥发展到了艺术境界,他乃系中国军事历史上大军团作战和围歼战的典型代表,毫不夸张的说,李牧代表的就是战国末期的最高军事水平,乃是战国七雄中最杰出的军事将领。
但也就因为李牧的军事天才,因为李牧对于秦国的绝对防御、对于赵国的有效守护,让秦国不惜千方百计将其除掉。而“英明”的赵幽缪王不管不顾的一头扎入秦国用心做好的“离间计”中,将无辜而对李牧斩杀,就在李牧被杀的六年后,赵国被秦国所灭。
就李牧个人而言,如果他在巨大功勋以后,急流勇退也就不会遭此横祸,但当时的环境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赵国需要他。所以,李牧或许兵不应该列入“功高盖主”的行列,但其对于赵王昏聩的命令,采取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不遵从做法,却是李牧无法挽回的致命错误。
毫无疑问,李牧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对于李牧个人而言,这却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棵稻草。李牧的命运似乎和岳飞有着很大相似,只是一个忠臣和昏君对决以后的必然结果。
王翦:破赵国、败燕国、灭楚国,六国之中,被王翦直接灭掉的国家就占了一半,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
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这样评价王翦: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
虽然王翦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其也只能担任“打江山”期间的重要人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以后,就失去了演绎的舞台,甚至落入了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但是同样“功高震主”的王翦为何没有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境地呢?
就一个原因:急流勇退!
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其中,只有王翦得以善终。
下面,我们不说他们四人的战绩,只说他们四人的下场。
白起,秦国将领。长平之战后不久,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由于白起正在养病,奏昭王命王陵带军队进攻赵国。后来,因为白起认为时下不宜进攻赵国,(白起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屡次违背秦昭王让他带兵进攻赵国的意愿。由于那时秦国出兵赵国的战事很不顺利,愤怒的秦昭王免去了白起武安君的头衔,很快又让白起自裁,一代名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已的生命。
廉颇,赵国将领。赵孝成王去世后,新赵王继位后就免去了廉颇的军职,廉颇受到排挤就投奔了魏国,。由于战事吃紧,赵王派人找到廉颇又想起用他,但由于廉颇的仇人从中作梗使坏,最后赵王没有起用廉颇,后来赵王一直没有起用廉颇。廉颇后来又被楚王起用为将,但没有建立什么功劳,最后,廉颇抑郁地死在楚国。
李牧,赵国将领。秦国将领王翦带兵进攻赵国,王翦为早些取得胜利,便稟告秦王使用反间计,欲除掉李牧。结果,赵王上了当捕杀了李牧。李牧死后三个月,邯郸便被攻破,赵王也被俘虏。
王翦,秦国将领。由于王翦巧用心思,与秦王在利害关系上保持一致,并且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与秦王无利害冲突,从而得以善终。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的教材,人们能从中领悟很多道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