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选材体系不健全 足球人才培养输在起跑线上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选拔具有天赋的儿童少年从事该运动项目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前提,足球也不例外。如世界足球传奇球星贝利,从小就在街头踢球,很快就显示了他的足球天赋,11岁时,被巴西前国脚发现,带到了圣保罗州的巴鲁竞技青年队,从事专门训练和比赛。
世界足球强国都高度重视天才运动员的早期选拔。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足球强国都有一套适合本国运动员特点的、包括身体素质、足球技术、战术意识、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在内的综合选材系统,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首先是球探广泛收集信息,定期到学校、足球俱乐部等观看儿童少年踢球、训练和比赛,从中发现具有天赋的苗子;然后进行身体素质、足球技术、战术意识、心理能力等测试,并长期追踪考察,对某些运动员的选拔与考察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
目前我国足球运动员选拔系统尚不健全,难以建立基于本国人数据的优秀足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选材工作仍以经验为主,工作不扎实,测试过程流于形式,无法根据测试数据科学分析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有天赋的足球苗子流失。因而出现有发展潜力的孩子没被选中,而选拔入队的孩子又没有足球天赋等现象。一些没有天赋、又不刻苦训练的队员通过层层“选拔”,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时常常出现低级失误,引起球迷不满。
⒉缺乏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 足球人才培养基石不牢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运动文化氛围。如,北美国家的篮球、冰球;欧洲国家的击剑、划船;亚洲国家的跳水、乒乓球等。
南美国家之所以高水平足球人才辈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南美国家具有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和厚实的足球群众基础。不仅像巴西,就连乌拉圭、哥伦比亚这些相对贫穷国家,虽然体育场馆设施不健全,但随处可见儿童青少年 在社区旁边的空地上、甚至是在贫民窟的路边踢足球,把踢足球作为一种游戏。
近年来,政府、学校对足球运动高度重视,我国的足球文化氛围明显改观,但还不尽如人意,虽然我们关注足球的人数很多,但主要是足球观众。可以想象,我们的中小学生中,有多少孩子有兴趣踢足球?有兴趣踢足球的孩子中,有多少孩子有条件踢足球?有兴趣、有条件踢足球的孩子中,有多少孩子具有足球天赋?有兴趣、有天赋、有条件踢足球的孩子中,又有多少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踢足球、支持孩子成为高水平职业运动员?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何谈塔尖上精英运动员的培养。
⒊专项基础训练水平低 足球人才培养的短板
运动员培养周期中各阶段的训练任务不同,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也不同。以足球为例,12岁以前(即小学及学龄前阶段)为全面基础训练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足球兴趣,为将来成为优秀运动员打基础;12岁以后(即中学阶段)为专项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阶段,重点培养球员的足球技术、在比赛中应用技术的能力、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是足球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如,12岁至14岁,是提高足球运动员个人技术的最佳年龄段,错过这个技术发展黄金期,队员球技很难再有提高;再如,16岁之前一般不进行专门的肌肉力量负荷训练,16岁以后,逐渐增加肌肉力量练习,全面发展体能。
足球发达国家的训练实践表明,从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开始,球员要逐渐接受高水平专业训练,这种专业训练多在足球学校或俱乐部的青训学院进行。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协会都有适合本国运动实际的青少年训练大纲,以确保青少年都能接受高水平训练。如英足总制定青少年足球技术训练与测评标准;德国足协制定适合不同年龄的基础训练和高级训练大纲;日本实施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强化和发展日本足球特色,培养未来足球明星。
我国足球人才培养恰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校园足球的开展使我国踢足球的人数增多,发展前景看好,但专项基础训练、专项训练水平低,成为制约我国足球人才培养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水平足球学校偏少。我国目前仅有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上海根宝足球基地等为数不多的高水平足球学校,无法满足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需要;第二,很多俱乐部不重视青少年培养。不少足球俱乐部只顾眼前运动成绩和经济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宁愿把大把钱用于购买大牌明星,也不用于青少年培养;第三,教练员训练水平不高。我国足球青训教练员大多水平不高,在培养青少年的关键阶段,无法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技能、战术意识、团队精神,与国外同年龄段运动员差距拉大。我国目前各年龄国家队队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技术粗糙、缺乏战术意识等问题,就是在青训阶段训练水平低留下的后遗症。
⒋夯实足球人才培养基础 中国足球的希望所在
对于中国足球,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妄自菲薄、不思进取,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是按照足球人才培养规律,统筹、科学制定足球人才培养规划,踏实、扎实做好足球人才培养工作。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员选拔体系。要借鉴世界足球强国优秀运动员选材经验,尽快建立符合中国运动员特点和技术风格的选材体系,关键是如何扎实开展选材工作,将具有足球运动天赋的青少年挑选出来,接受高水平足球训练。
其次,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儿童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能够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也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要形成社会、学校、家长积极开展足球运动的联动机制,使更多的孩子们投入到足球运动之中。
再次,修补足球人才培养短板。不断完善校园足球——足球学校——俱乐部青训学院——职业俱乐部培养体系,通过政府支持、利用社会资源等手段办高水平足球学校。加强足球青训高水平教练培养,做好优秀足球运动员退役后转型工作,积极引导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退役后担任青训教练员,聘请国外优秀教练、借鉴国外高水平培训教材,着力提高本土教练员执教水平。引进国外高水平训练模式,扎实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运动水平,修补我国优秀足球人才培养短板。
最后,尽快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足球风格。同为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大约利用20年的时间,都已形成了适合本国的足球风格。因此,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烦躁,静下心来,认真、深入研究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特点和战术意识,精心打造中国足球风格,培养一批特色鲜明的优秀足球人才,尽快成为亚洲足球强国。
怎么说呢,最好是问问他们自己。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是抱着求胜的积极心态去参加比赛的。他们也想为国争光,跟球迷一样也是输不起的,尤其是中国男队,他们也很想有个好的成绩来为中国男足争口气。问题是经常抱着希望上场,带着失望收场。好久以前我就想,中国足球的教练都应该是中国人当,球员和教练一起成长。俱乐部足球赛也不应该有外籍球员参入。花高薪诚聘外籍球员和教练,俱乐部比赛时基本上是看外籍球员和教练的精彩,球的进去数都是外籍球员的多,临门一脚的机会和射门的机会大都留给了外籍球员。比赛中中国球员大都变成了搞快递的,组织进攻时,大都以外籍球员为核心。一场球赢了,看起来是球员的成绩,其实更像是俱乐部的胜利。说是提高了中国球员的球技,其实掩盖了中国球员的弱点。当没有外籍球员参加的国际比赛时,没有了组织进攻的核心人物,缺少了临门一脚和射门经验的球员,打起来没有专职球员的章法,看起来跟业余的差不多,一场球下来不是输就是平了。指望不了什么。中国足球应该探索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又不与国际脱轨的足球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