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巴蜀人民其实在当时占据不了多大的意见,能够在政治上有发言权的是士族,豪强这些人。汉代的士族,豪强多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庞大支系,其中包括家族养的佃农,门客,打手等人。所谓在当时赢得“民心”,就是要得到这些人的拥护。而在刘璋的益州当时主要是两股势力在斗争。
第一股势力是东州士,他们属于刘焉,刘璋父子统治时期的中坚力量,是他们维护着刘氏父子在益州的统治权。
东州士是史学家的说法,在史书《英雄记》的记载:
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初天下大乱,黄巾之乱,董卓和关东联军的战争,导致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当时南阳郡,长安所在的三辅地区有大量的人成为流民逃到了当时的益州,流民有数万户之多,这些人被刘焉整顿,收编成军队,也就是著名的东州兵,这些人的称号叫做“东州士”,因为益州在西面,这些人从东面流入,所以称作东州来的人。
刘焉本人是江夏郡竟陵县人,不是益州本地人,在汉灵帝时期被任命为益州牧,当时的益州正值黄巾军第二波起义,黄巾军首领马相、赵祗攻破成都杀死益州刺史郤俭,又攻破蜀郡和犍为郡,刘焉停留在荆州,不敢进入益州。最后是益州蜀郡豪强,益州从事贾龙带着家兵和益州原来的部队平定了这次叛乱。最后刘焉被贾龙迎接进入棉竹,但是刘焉和益州本地豪强关系很不好,他为了立威,杀了本土豪强王咸、李权等十馀人。这激起了益州豪强的愤怒,随即贾龙联合同样是益州蜀郡人的犍为太守任岐反抗刘焉,刘焉依靠东州兵打败了贾龙,任岐的叛乱。贾龙,任岐被杀。
到了刘焉之子刘璋的时候,刘璋同样依靠东州士,比如庞羲,庞羲这个人身份同样比较好,第一庞羲当年救了刘璋留在长安的儿子,第二庞羲出生洛阳所在的河南尹地区,也是东州士。所以刘璋很依靠庞羲。此外东州士作为流民来到益州,不可避免的要损害益州豪强的利益,作为外来人,东州士需要土地,佃农,财富。这些东西肯定是要和本地豪强争夺的,这也使得本地豪强十分不满,于是在刘璋当政的时候,再度爆发叛乱。
益州本土豪强赵韪连接益州大姓再度举起反抗刘璋的大旗,当时益州的几个主要大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纷纷响应赵韪。刘璋被迫躲入成都城防守,这个时候东州士站了出来,他们这群人害怕赵韪打败刘璋之后秋后算账,于是拼命作战,大败赵韪的军队,最后在江州攻打赵韪,赵韪被部将庞乐、李异所杀。刘璋才得以稳固益州的统治。
我们在这里也能够看到刘焉,刘璋父子统治期间,他们作为外来者统治益州依靠的是外来的流民东州士,他们给予东州士特权和政治上的优势,这使得东州士和益州本地豪强发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促使了两次大规模的叛乱,这个矛盾就是刘璋灭亡的根本原因。
刘备进入益州得到了法正和张松的支持,张松是益州本土士族,法正属于东州士里面的不得志的人,两人都希望得到新主来重新使得益州的权利洗牌。
张松担任益州别驾,张松的哥哥张肃是广汉郡太守,可见张氏在益州确实是益州大姓之户。但是张松对于刘璋不满,暗中勾连外人,第一个曹操,第二个是刘备,而与张松关系十分好的是法正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物,法正是长安所在三辅地区的人,天下大乱之后,法正跟随流民来到益州,但是不受刘璋重用,常常郁郁不得志,两人最后选择刘备作为作为自己可以效忠的对象。
其实刘备进入益州后,和刘璋反目攻打,大批的人投降刘备,其中东州士有占据了大多数:
兖州出生的吴懿,跟随刘焉入益州,刘备和刘璋反目投降刘备。
南阳郡人李严,属于东州士,也是不得志者,带兵投降刘备。
江夏郡人费观,费祎的族父,带兵投降刘备。
反而是益州本土豪强站在了刘璋的一边,比如张任,郑度要求刘璋坚守,并且张任最后战死。刘璋灭亡后,刘备进入益州,刘备大力提拔东州士和益州本地人,比如益州人黄权,比如东州士法正。但是大批荆州士人进入政权的上层,得到利益都是荆州士和跟随刘备的老部下。这在荆州还在刘备手中的时候,这还没有发生矛盾,但是刘备失去荆州,去世之后,矛盾开始激化,最后演化为谯周这种鼓吹蜀汉灭亡的序曲。最终使得蜀汉灭亡。
总体而言,刘备进入益州得到了东州士和益州一部分豪强的帮助,但是也有很多豪强反对刘备,刘备在占据益州之后提拔了很多东州士和益州本土豪强,刘备虽然提拔了大批荆州士人组成政权的上层,但是由于荆州当时还在刘备手中,益州和荆州的矛盾并没有激化,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益州本土人呢比如谯周就开始鼓吹蜀汉灭亡,最后促使了刘备政权的最终倾覆。
首先我们来看看刘璋。刘璋跟小小汉中的神棍张鲁死磕多年,居然还是张鲁掌握主动权。要知道益州富庶,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是三国少有的几块可以支撑霸业的地盘,可以说在实力上刘璋应该占尽了优势,却落得这么个被动局面。也只怪刘璋老爹刘焉死的早,留下个烂摊子,内部派系林立,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刘璋又在益州生性软弱、多疑少决,益州人士依附于他是因为觉得刘璋好欺负,豪强地主在这里能得到更多实惠。
比如隆中对里就有说到,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说的就是刘璋都作为让他手下有识之士早就不满了。而那些豪强地主出于一个纯粹为了利益而依附于他,对于他地盘被抢又有多少人会为他感到不平呢?同样的道理,一位懦弱无能,混吃等死,还时不时向敌对势力让渡利益保平安的主君,普通百姓又有多少人愿意支持他呢。
《汉末英雄记》中有记载: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再来看一下刘备。刘备当时的名声是非常的好,救孔融于危难,助陶谦于绝境;守刘表之北门,联孙权于赤壁。同时刘备的形象也是个乐于助人,不畏强暴、还是汉氏宗亲。同时刘备还有诸葛亮这种人才在身边。要知道益州百姓对于诸葛亮的治理政策可是支持的不得了。
三国志就有评价说在诸葛亮政策的治理下,益州百姓是虽劳不怨,虽死不忿。
益州百姓对诸葛亮的喜爱达到了在诸葛亮去世后,百姓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
益州百姓如此爱戴诸葛亮,和刘璋的统治做一下对比,百姓们当然更支持刘备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